阅读打卡《看见》01

作者: 神经小迷妹 | 来源:发表于2020-08-24 00:05 被阅读0次
想看见自己,也想看见世界

重新捡回中断了两天的阅读打卡。果然是离开了打卡的约束力,人就变得自由散漫起来。时间被生活的琐事一点点占据,从书柜里拿出来的那本《看见》,我也只是看见了封面而已。

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写了大半年,越发看见,自己文字功底的薄弱,在阅读上花的时间太少。既已明白,那就从现在开始行动,以读带写,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看见》的第一章《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里,作者柴静回忆了自己被一个电话招进了央视,担任《东方时空》栏目主持人的经历。

刚进央视的她起初适应不了节目的要求,她身上的那股文艺气质与栏目所要求的新闻性格格不入。因此,她也被另一个同事所教育,说她“生活得太塑料了,不真实”。她被要求不能穿裙子,要说人话,要改变很多、很多......

这一章里,有许多关于新闻本质的阐述,比如:

“记者的首要任务是揭示真相。”

“新闻人就是要去人多的地方。”

“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广。”

“回家问问你妈、你妹,她们对新闻的欲望是什么,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作者在这样一次次的“批评”中反思着自己,去努力接近新闻的本质。这个本质,是真实和人情味。

这和写作的道理是相通的。文学,就是人学,需要反映人类生活、人性最真实和本质的内容。而我自己,离这一点还差得太远。

想想自己,一直以来也生活得不太真实。内向的性格,长期的求学经历、目前的工作性质使得自己对于世界的绝大部分认知都只来源于书本,而且是有限的书本,缺乏生活的历练。

在这一点上,作者就幸运很多。2003年新疆地震,她被派往现场进行报道。“接接地气”、“用你的皮肤感觉新闻”,这些是台里关心她的同事们对她的期待。

在现场,她用自己的心,近距离感受新闻的真实,体会当事人的心境。

她拍了从地震废墟中找书包的小学生、无家可归的两姐妹、失去所有亲人的村支书。这些都是地震的真实场景,让她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什么叫“新闻”。

用作者的话说,“这场地震把我从演播室震出来,震到了地上。”接上地气,真实性就有了保障。

最后,作者也并没有让对她抱有期望的那些人失望,她的报道被表扬“有细节”、“有人味儿了”。

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写作的对象是人,面向的受众也是人。只有把人写好了,才能打动人心。写作中的细节也是为刻画人物、反映人性所服务。

如果自己的经历有限,又去不了远方,接触不到更多的人,那么只能先从阅读中学习,感受和体会生活和人性中的那份真实。

相关文章

  • 阅读打卡《看见》01

    重新捡回中断了两天的阅读打卡。果然是离开了打卡的约束力,人就变得自由散漫起来。时间被生活的琐事一点点占据,从书柜里...

  • 阅读打卡《看见》02

    在这一章里,作者以非典病房亲历者的身份写下了自己在03年见到的一些事。她主动请缨去了现场,跑了不少医院,用镜头记录...

  • 阅读打卡《看见》03

    打卡第三章《双城的创伤》。在这一章里,作者讲述了在一个叫做“双城”的小村子里发生的故事。一周之内,同一班级五个小学...

  • 阅读打卡《看见》04

    阅读打卡《看见》第四章《是对峙,不是对抗》。 在这一章里,作者回忆了自己做“调查性报告”时经历过的一些采访,给我最...

  • 阅读打卡01

    看中这本书己经n久。 今天总算收入囊中 晚上回家,媛姐看到封面,然后大声读了出来,然后下意识的暗示了我一下。 我假...

  • 正面管教

    10月21号阅读打卡 感受:通过阅读能很清晰地照见---看见孩子、也看见自己。看见孩子,能清晰知道孩子情绪所在、兴...

  • 阅读打卡《看见》08:独立公民

    在这一章《我只是讨厌屈服》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些人。 陈法庆,一个农民,家里一贫如洗,但为给村里人争取权益,接连与区...

  • 阅读岛打卡01

    〖书名〗沟通的艺术 〖阅读时间〗1小时 〖收获〗了解了沟通的目标,历程,原则,迷思,益处以及挑战,对沟通有了实质上...

  • 看见孩子

    完成了"能量文阅读"打卡 《看见孩子》❤️ 你看见的世界 与这个世界的本来样貌无关 你看见的世界 是你内在的投射 ...

  • 读书打卡13:《看见目标》

    阅读书籍:《看见目标》 阅读进度:阅读完成01、02、03、04 基于之前看过的书,觉得找到目标真的是非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打卡《看见》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qw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