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小的时候,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做事也全凭兴趣,家长在能力范围内“逼”孩子一把,才是真正有勇气的父母。
诚然,并非是孩子喜欢画画,非得“逼”孩子学英语,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才是父母应该有的样子,他们知道孩子未来获得了成就感、胜过别人时会理解。他们愿意为了孩子去忍受孩子未长大成熟这一阶段的不解和抱怨甚至愤恨。这样的教育才是快乐教育。孩子应该多引导他独立思考,而非真正的逼他。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意愿和习惯,将会受益匪浅。儿童发展心理学家George Spivack等人经过研究发现,那些从小有机会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不仅更自信,做事情的自主意愿也很强,并且思维更开阔。他们善于从多个方面思考,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这些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上,都普遍比那些从小依赖父母的人更具优越性。
除此之外,《行为决策学报》也有研究证明,从小养成自主做决定和做事的孩子,未来会表现出较少的焦虑和忧愁。相反,孩子习惯依赖的父母,现在有个新的名词叫“铲雪车式”父母,这些父母习惯包办,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所有困难。结果将是孩子难以独立,父母也需要时刻为孩子的人生开路,父母越努力,孩子越无能。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独立思考。家长所要做的是去让孩子做各种尝试,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坚持下来,发展成为自己的一技之长。请专业人士帮孩子。等于让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孩子才能看得更远。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为孩子着急,恨不得所有的事情亲力亲为,殊不知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独立探索世界的兴趣和能力。
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我们都会发现,那种遇到事情能够积极思考,能“拿主意”解决问题的人多半比那些只知道埋头做事、死用功的人更成功,更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已然成了一个人有没有竞争力的标识之一。它也被家长和老师们视为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