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带着电脑在咖啡店里坐了一下午,好让自己静下来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
对,还有15天我就26岁了,我是比较恐慌年龄的人。年龄大了,总想总结这几年自己的变化。
我从一个懵懂无知,单纯爱音乐爱运动的少年,变成了现在有自己的三观以及独立人格的辫子大叔(公司里的95年的同事是这么叫的😂)。真的不容易,这一路走过来,很难,但是总比无意义的活着,到这年龄还不懂事要好很多很多。
下面我从“三观”,“独立人格”以及“孤独”这三方面整理一下自己这几年的心态变化。为何要从这三方面整理?我觉得对孤独的态度能够了解到一个人,而独立人格的产生更能证明一个人的成熟和成长,但这两方面的走向又完全受三观的影响。

1:关于重要的人的“三观”
哪三观?
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详细不多解释,可知乎。简单的说一下形成过程。
关于我高中毕业前,要说自己有三观还真是扯蛋,高中前我个人接触的人有限,初中那段时间看太多的美国电影,以及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类似书,整得自己很天马行空。由于看的这类影视,读物的思想观念在当年还是比较好和前卫的(当年大多数人都说外国片子有什么可看的,当时流行武打片),所以当年的想法很受电影影响,但是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比如我觉得集体宿舍让人没有了隐私也侵犯了人权,这样长大的人会比较依赖群体,会变相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一直讨厌集体宿舍,不过向家里强烈申请出校住没通过,直到大专才强行出校住(实在受不了),也正是出校住那段时间出了一些我的音乐作品,集体宿舍的话,你必须减少独立个性才能融入集体,而且高中那段时间很抑郁,那几年身体也不是很好,经常失眠,心里比较消极,沉默寡言了三年,没有任何作为,心里一直怀疑是自己的观念问题还是别人的观念问题,郁郁寡欢,最终没控制住,在高考临近时放弃了高考(有点对不起父母)。
那何时建立自己正确的三观呢?
主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思维。就在自己高中毕业后几年。出入社会,又读大专,这几年不管多坏的人都见过,多坏的事情都感觉自己遇得到,由于自己比较喜欢思考和反省,一直想这么错误的事情和自己是非观相违背的事情为何他要做?难道不知道?许多人为了融入集体为了看着不另类怕别人说自己,喜欢跟随抱怨习惯,说社会就是这么残酷(许多时候是自己懒散和能力问题,社会背了锅),比如上司大骂:“你为啥做成这样?及其不认真和不细心,太菜了,你重新做!”,这时一般我只会思考是不是自己问题,是的话,忍了(不是的话我也忍,其实你不懂得时候,你会认为别人是错的),但是大多数人都会产生负面情绪,说再怎么也不应该骂人,辞职和怠慢工作的处理方式居多(这样自己得不到成长,下个工作老板一样说你呀)。自己最后一路走过来,终于遇到一些善于解决问题,不抱怨的人,发现他们都是公司上的好手,精英。所以工作头两年我是比较专心提高自己能力,一心工作,其他都不管。
两年后,发现自己到一定能力了,重点放到了一些概念上的思考。比如为何有城市?城市经济如何循环流转?国家经济如何流转?世界经济如何流转?这些城市里的人在想什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商业又是什么?为何一些物品有价值?为啥廉价的汽车就是不好看,故意的?
把这些神叨叨的问题思考透彻后(其实是自我求证后给自己的一个答案)。事情不要想太透彻,越透彻越可怕啊。发现其实这一切都是人们自己在为了活得有意义而故意创造的,也就是世界上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那活着还有意思么?没有。瞬即又想到了死亡(其实是头一次想到死亡,之前从没有,因为有太多感兴趣的东西了,没时间想这些),开始恐惧死亡,这是大家最终的归宿啊!怎么办? 那就创造有意义的事情,赋予一件事情意义,那么这件事情就有意义了,既然要死亡,那就让生活活得不后悔,到老了不后悔来世界这一趟,回忆年轻时,是有各种事情可拿出来显摆的。
综述,我确认要做想要做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创造有意义的事情。随即某个星期三和“胖孩子”在subway二楼喝了杯水,谈了一下午,最后加入了创业公司,前任老板不想我走,提出加薪挽留,但知道创业公司给我股份后,就没有再挽留了。

2:“独立人格”
何为独立人格?
平时自己是这样说自己的,但是查了百度百科,的确和百度百科说的不一样,唯一一样的就是思维比较独立,判断一件事情有自己的思考,比较中立,不管外界怎么判断这个结果。
其实独立的思维能够解决个人或者公司许多事情。在进入创业公司3年时间里,被老板虐,被各种不成熟管理层虐(自己也做管理)。
比如:比如老板提出过分的需求,提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针对创业公司来说,大家都是没有下班时间的希望把事情尽快搞成,这事做成,自己一口答应了,说忍忍,突破看看,结果deadtime没做完,这时怎么办? 提前警告过老板说这个安排不合理,估计悬,老板说做做看,结果没完成? 老板只会说,没完成就是你的问题,就是您的责任,便破口大骂。独立思维就是这种情况下培养起来的,平时自己思维比较独立,工作中以为都知道悬就会都承担这个结果。是自己想太多了,赶骡子上架,自己最后也上了,但在公司就是要解决问题。便在这种中几年,有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独立思维,比如:这事情安排不合理,不可能完成,那就先给出可以完成的方案(比如马上招聘人是否可完成?加班可完成多少?那么需求是否可以分批次完成,第一部分最小化满足需求,先上线,再完成第二部分,是否可支撑公司临时改的新需求业务等),然后自己给个靠谱的意见,听不听就是老板的意思了,如果老板还要一意孤行,那么提前说好结果都要负责。不要只是跟到老板思维走,不要只是跟着同事的思维走,而是独立思考,找解决办法,提出疑虑,最终把事情解决了,毕竟商业公司只看结果,可不看过程(老司机看到估计笑了,这基本的啊,其实发现领悟到这些的不是多数人,大多数都没有耐心......好吧,我的圈子问题)。
这种锻炼下,
工作有了独立思维,那么在自己平时选择物品和生活抉择时,便不会人云己云,比如先买房还是先买车?先创业还是先买房?投资还是先创业?而且许多大家都说好的,独立思考后,发现只是广告效应。还有些事情许多人都这样做,但是这跟事情的正确与否没有关系。这样独立思考后,就会在生活中抉择适合自己的事情和物品,以及未来规划方向,
但是别人简单看是看不懂的,因为他不懂你,他只会根据片面外在信息,用大众的思维走向来提意见以及评估你的事情和做法,这时别人便会产生许多不理解,这时便产生了孤独。

3: “孤独”
为何独孤?
我一直并不寂寞,因为我独自一人时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何谈寂寞?而孤独,便是独立思维和坚持自己三观确认后的产物。
世界上三观一致的人多吗?反正不清楚,至少在个人的圈子里面,没有或者没发现,看到的都是随大众的思考,思考不过三秒,超过三秒就是“太烦了”。
生活中自己独立抉择适合自己的结果,不深入了解您的就评判你,就会偏颇,带来的结果就是不理解,你无法和他叙述您的想法和感受(其实主要大多数人也没有那么多心思和时间了解您),
再者工作中要做到一个好结果,遇到换位思考的老板还好,只看结果的老板,你要与他叙述和讲解问题所在,反驳他的问题,这很难,也容易被记恨(一个人能够反省自己的问题的很少,而论事不论人的人更少,虽然老板都这样说),还好自己是个能够拿到结果的人。
这时寻求书籍,寻求影视剧作,同感而发,而发现身边并未有一个人可以说:“o,sh...t! 这个细节处理得真好,剧本把这么一个琐事用这种表现方式真是太棒了”,孤独悠然而生(如果像李敖一样强烈表现出来可能就不一样了)。
从这三个方面应该知道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了吧!
26,27岁呢? 那,必须突破现有状况,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以上观点仅适用于本人
神叨叨完毕 (扭开瓶盖,送了两颗益达进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