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 (8)

作者: 林露如雨 | 来源:发表于2018-02-03 21:55 被阅读17次
世说新语|德行 (8)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腊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

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译文:

王朗常常在识见和气度方面推崇华歆。华歆曾经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他的做法。

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因此距离华歆越来越远。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

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

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

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王朗

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为其服丧,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迁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攻会稽时,王朗举兵抵抗,为孙策所败。王朗在逃亡失败后投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后为曹操所征,因战乱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丕受禅建魏后,王朗改任司空,又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

张华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

双剑化龙

当初吴国还未灭亡时,斗星与牛星之间常有紫气,相信道术的人都认为这是象征吴国正强大,不可征伐,只有张华不以为然。

吴国平定之后,紫气更加明显。张华听说豫章人雷焕精通谶纬天象,就邀请雷焕与他同住,避开旁人对他说:“我们一起去寻察天象,可以知道未来的吉凶。”

二人登楼仰观天象,雷焕说:“我观察很久了,斗星牛星之间,有非常不一般的气息。”张华说:“这是什么吉祥的征兆呢?”雷焕说:“是宝剑的精气,上贯于天。”

张华说:“你说得对。我少年时,有个相面的说,我年过六十,会位登三公,并当得到宝剑佩带。这话大概是会应验的。”

因而又问道:“剑在哪个郡?”雷焕说:“在豫章的丰城。”张华说:“想委屈您到丰城做官,一起暗地寻找这把剑,可以吗?”雷焕答应了。

张华大喜,立即补任雷焕为丰城县令。雷焕到丰城后,挖掘监狱屋基,下挖四丈多时,发现一个石匣,发出不一般的光彩,匣中有两把剑,剑上都刻有字,一把名龙泉,一名太阿。

这天晚上,斗牛之间的消逝了。雷焕用南昌西山北岩下的土擦拭这两把剑,发出的光芒艳丽四射。用大盆装水,把剑放在上面,看上去光芒炫目。雷焕派任送其中的一把剑和北岩土给张华,留一把剑自己佩用。有人对雷焕说:“得到两把却只送一把,瞒得过张公吗?”雷焕说:“本朝将要大乱,张公也要在祸乱中遇害。此剑应当悬于徐君(徐稚)墓树之上。这是灵异之物,终究会化为他物而去,不会永远为人所佩带。”

张华认为南昌的土不如华阴赤土,于是给雷焕写信说:“详观剑文,这把剑就是干将,与它相配的莫邪,怎么没有送来?尽管二剑分离,天生神物,但终究会会合的。”因而送给雷焕一斤华阴土。

雷焕用华银土擦拭剑,剑更加光亮。张华被杀后,宝剑不知去向。雷焕去世后,其子雷华任州从事,一次带剑经过延平津时,剑忽从腰间跳出落入水中,雷华让人进入水中找剑,一直找不到剑,只见到两条龙各长数丈,盘绕在水中,身上有花纹,寻剑的人惊惧之下离开。一会儿水中光彩照人,波浪大作,这把剑也就消逝了。雷华叹息道:“先父化为他物的说法,张公终将会合的议论,今日算是验证了。”

擒获狐魅

据《搜神记》记载:张华任司空时,在当时燕昭王墓前有一只毛色斑驳的狐狸,活了很久,能够变化,它于是变成一名书生,想去拜见张华。

它问墓前的华表说:“凭我的才貌,能不能去会见张司空呢?”华表说:“你能言善辩,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但张公明智而博学,恐怕你难以掌握,你去必定遭到侮辱,大概就回不来了。不但要丧失你千年修炼的本体,还会连累我深受灾祸。”

狐狸不听它的话,于是拿着名帖拜见张华。张华看他年轻才俊,肤色洁白如玉,举止神情优雅动人,十分看重他。

于是与他谈及文辞篇章,辩论考察名实关系,张华从未听过那样的言论。接着评论前朝历史,探寻诸子百家的精义,谈论老庄学说深奥的地方,揭示风雅绝妙的义旨,总结古代圣贤之道,贯通天文地理人事,规诫各派儒学,指责各种礼法,张华总是无法应答,张口结舌。

张华于是长叹道:“天下哪有这样的少年!如果不是鬼魅,就一定是狐狸精。”于是打扫坐榻请他留下,安排人加以防守。狐狸说:“您应该尊重贤士,包容众人,嘉奖人才而同情弱者,怎么能忌恨别人有学问呢?墨子主张的兼爱,难道是这样的吗?”

说完,便要求告辞,张华已经派人守门,不能出去。狐狸过一会又对张华说:“您在门口设置兵士,定是对我起疑了。我担心天下的人将卷起舌头不说话,有智谋的人望着您的门不敢走进。我深感惋惜。”

张华不回答,却让人受得更严密了。这时张华的好友丰城县令雷焕来拜访张华,张华把此事告诉他。雷焕说:“如果怀疑他,为什么不让猎狗去试试他呢?”张华于是叫人唤猎狗来试,狐狸见到猎狗竟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狐狸说:“我天生才智,你反正认为我是妖怪,用狗来试我。任凭你千试万试,难道能够伤害我吗?”张华听后更生气,说:“这一定是真妖怪,听说鬼怪忌惮狗,但狗只能识别几百年的妖怪,千年的老精怪,狗是不能识别的。只有用那千年的枯木照它,就会立刻现形。”雷焕说:“千年的神木,到哪里才能得到呢?”张华说:“世人传言燕昭王墓前的华表木已经千年了。”于是派人去砍华表。

被派去的人到华表墓那里,忽然从空中降下一个穿青衣的小孩,问使者说:“您来做什么?”使者说:“张司空那里有一个少年来拜访,多才善辩,张司空怀疑他是妖怪,派我来砍取华表木照他。”青衣小孩说:“老狐狸不明智,不听我的话,现在连累到我,怎么能够逃掉呢?”于是放声大哭,一下子不见了。使者于是砍那颗华表木,木里留出血来;使者于是把华表木拿回去,点燃它用来照狐狸,竟是一只斑狐。

张华说:“这两个怪物不遇上我,千年之内都不能擒获。”于是烹杀了狐狸。


╭(′•o•′)╭☞喜欢请关注林露如雨

    【无戒365天日更营写作训练第七十四天】

相关文章

  • 世说新语|德行 (8)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腊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 1101|01——德行第一(1)

    今日阅读《世说新语》第一篇——德行。 德行篇主要记载古人重德行的小故事。有君王刚即位就去拜访有德行之人的故事,也有...

  • 德行天下

    德行第一 德行第一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指的是美好的道德品行,强调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即拥有良好的德行受人尊敬。 每...

  • 读《世说新语》的感悟06

    涨知识了,原来难兄难弟的出处在德行第一里面的第8个小故事。今天继续读《世说新语》德行第一里面的小故事。 今天读的故...

  • 《世说新语》德行

    荀淑,家境贫寒,没有仆人,有客人到,就让儿子伺候。 荀巨伯远道而来看望病友,外族敌寇入侵,宁愿自己受死,也不离不弃...

  • 《世说新语》德行

    荀淑,家境贫寒,没有仆人,有客人到,就让儿子伺候。 荀巨伯远道而来看望病友,外族敌寇入侵,宁愿自己受死,也不离不弃...

  • 读《世说新语》(德行第一)8

    (15)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译# 晋文王称赞阮嗣宗的谨慎行事,每逢和他说活,...

  • 陪伴营1106||《世说新语》之德行②

    笔记来源:《世说新语》 刘义庆(著) 《世说新语》德行篇,共26个故事。 1. 陈蕃上任后立即拜访徐稚(礼贤下士)...

  • 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尊重,2000年前的动人故事,今天依然值得学习!

    《世说新语》共36篇,以“德行”为首,所谓德行,汉郑玄注《周礼》解释道:“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说透了,...

  • 文学课堂:《世说新语》和《四书五经》

    《世说新语》是本什么书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本书通行本为六卷,按内容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说新语|德行 (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kp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