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很大,大到七环在建,人都在北京,却很难见一面。
北京很贵,贵到寸土寸金,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处。
北京加紧安全隐患清理整治,租住者首当其冲,这是不可否认的,所以有情绪应该被理解,闹事者,借机做文章者应该被制止。
很多文章说北京在赶外地人走,,很多声音质问北京,很多人甚至骂北京人,像看微博下北京人和冒充北京人的人骂外地人,外地人回骂一样,互相伤害,好不热闹。其实那些真正要搬离的异乡人根本没有时间写一篇篇文章来质问什么,反而是那些生活安定的人,挑起骂战,在火上浇油地拨动人们的情绪。顶多每年因为“京骂”叨逼几句北京球迷的我,不理解这互相混乱的骂战,但我也有着同样被迫搬离的经历。
2016年来北京,同事三姐妹收留了我,四个人挤在逼仄的所谓的公寓里,除了水费按商业用水收费外,房租均摊只有几百。那是一幢8层无电梯的违建,临近垃圾站,不规则地隐藏在其他工整的建筑群里,楼外巷子里有时污水横流。
“公寓”周围很乱,交通很乱,各色人群。我经常因为不想回那个住处而逗留在楼下的烧烤摊儿,烧烤摊是个搭建的简易房,老板和老板娘每天晚上开摊儿。吃着烧烤,看一群以东北人居多的中介喝酒划拳,好不热闹,但是也不敢在外面太久。
住了一段时间后,楼下的烧烤摊不开了,简易房拆掉了,楼里的雪白墙壁开始出现红色油漆写的大大的“拆”字,被涂掉,再被写上。从墙上的痕迹,都能看出双方都充满了敌意,明明是写写画画和涂涂抹抹,却感觉很暴力,你揍我一拳,我踢一你脚。后来公寓门口每天出现很多保安,站着的、坐着的、蹲着的,让人感觉很不适。再后来保安开始发A4告知书给大家,因为这里是违建,终于达成一致要拆掉了,而整栋楼里近百个住户要在一周内搬离,当然,这也并不是硬性的,只是希望尽快,因为隔了很久还看到熟悉的住户才搬走。
那段时间因为工作原因,每天早出晚归,没有多余时间抱怨,更没时间去找新的住处,同事的男朋友从中介手里整租了一套,大家就都搬进去了。因为在外习惯了轻装简行,我的东西很少,好像给我一个能睡觉的小地方就够了,所以搬腾东西没有花多少时间。几个小格子放行李,一张沙发床放我,一切就都安顿好了。
可惜抽调工作还没结束,就面临着又一次搬住处的境地。说来很好笑,明明是打算暂住的地方,还没落稳脚跟,因为同事和对象间的矛盾不得不跟她们一起再搬出去。除了面对孩子很耐心以外,我开始情绪很差,利用下班的一点点时间和周末找住的地方,遇到很多骗子,好在没有被骗到。最后找到一个还算满意的地方,爸爸却打电话说到换工作的事,第一时间我想的是:又要重新找住的地方了。
虽然很波折,但是从来没有因此感觉生活是灰色的,只是常常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也因此经常卸下所有的激情,有些颓然地面对工作和生活。城市的节奏已经把所有的情绪都收走了,所有的喜怒哀乐来的快,走的也快,渐渐对一切失去感知力,懒得争辩,懒得猜测,懒得交流。
我常常问自己去大城市是为了什么,没有城市归属感,常常一觉睡醒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家,没房、没车、没存款,也没有感情,物质和情感的缺失势必造成内心的失重。
一个卖菜的外地人因为经营不符合规定要搬离,有人问他去哪里,他带着怨气笑笑说:“回老家,只能回老家了。”
城市要发展,要定位,就要改变。好友说,改变可以,那应不应该把大家妥善安置?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不喜欢麻烦别人的人和置身事外的人,我会说,那么多人,谁都没有义务去帮你安置生活;作为当事人,我会说,凭什么因为你们的发展改变要伤害我的生活?!拿着北京户口的人说:“待不下去就走,是你的老乡在赶你走。”其实普通人的诉求只有一点,城市改变我们拦不住,欢迎也好,驱赶也罢,能不能别忘了以人为本?
未来有太多的未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也许是高额的房租,低廉的劳动力,然后劳动力锐减。也许因为房租的上涨,劳动力的收入也会跟着上涨,但是劳动力在多年以后也许面临着被科技替代的境况。时间会给出答案。
有一天早上起很早上班,骑共享单车经过五道口金融学院,几个工人拿着手机说,给它拍张照,我们合个影。我抬头看了看焕然一新的大楼,那是他们的成果。多和谐的一个画面,我们都爱这城市,因为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在这里,城市给我们获得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