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自己对学生毫无保留,并没有任何隐瞒,事实上有很多人认为孔子有隐瞒。樊登认为:一方面孔子讲的是“君子儒”,并非“器物之学”,没必要隐瞒,另一方面,因材施教,导致大家听到的内容都不一样,所以带来疑问。是的,同样问仁,对不同的学生,孔子教学内容就不一样。
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对孔子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膜拜之外,对于这个问题,这几年我也有所感悟:除了樊登老师讲的之外,老师与学生的教与学,还存在时机的问题,当学生没有到达某个程度的时候,老师讲,学生也听不明白(这一点有点类似前面那句话-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或者,只有在某个场景下,一些诀窍和心得才会自然流淌出来,学生也会自然接收到。所以,不一定是教会学生饿死师傅,还要留一手,也许还存在这种可能性。
圣人与善人(一直处于仁中的人)不易见,圣人需要立功德,有外缘;纯善之人也难得。相比较而言,君子就容易见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