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行你上”的终极答案

作者: 偏要叫肉卷 | 来源:发表于2016-04-12 09:06 被阅读664次

上班路上,老公一边开车,一边聊起他之前在美国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虽然只有短短十天行程,但他认为那些天的口语能力明显有了跨越式的提升。老公一方面庆幸自己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同时也对有机会出国深造的留学生们艳羡不已。“有留学经验的就是不一样,你看国际市场部从英国回来的老方,和老外交流简直是如鱼得水,比公司那些英语专业的翻译不知强了多少。”

此话一出,我立刻表示不服。现在的留学生哪还有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和远见,不过是追求更好的个人生活罢了。有能力的拼全奖申绿卡千方百计想移民,回国的不说没有詹天佑、宋庆龄、钱踵书等名人的水准和修养,不继续挥霍父母钱财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已属不易。望着不远处熟悉的公司大楼,我在脑海中快速搜索一番,立刻找到反例:“你看小郭,平时那么爱表现,公司组织英语演讲比赛她都不参加,八成是水平不行。这种人但凡有点拿得出手的本事,是绝不会视而不见的。再说,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学英语的条件比以前好得多,多少没出过国的大人小孩,口音丝毫不比本土人逊色。”

“那你觉得你的英语水平跟海归比怎么样?”老公一边解开安全带,一边挑衅地问。

我抢先一步爬出座椅,从车顶上方探出头,边说边等着老公拿包锁车:“要是以前我可能自叹不如,但以现在留学生的平均素质,我还真未必比他们差。我又不是没有出过国的同学,我确实没觉得她们英语水平有多高。”

老公虽然认可我的英语水平,但仍觉得我过于盲目自信了。“咱们去普吉岛旅游你是能说,但也就是蹦词儿的水平。我们学校那些从国外回来的教授,发音可能没那么标准,但各种会议上演讲、答疑、交流可是完全没问题的。”我们边聊边往食堂走,不时和熟人点点头挑挑眉。

我识破了老公在偷换概念,忙辩解道:“我知道,你说的那些是访问学者,人家本身就是精英,出国又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当然会刻意修炼自己的英语水平。但现在大多数出国留学的人都是以镀金为主,对留学的认识也没那么深刻。随着留学生不断增多,扎堆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英语练不出来是很正常的事儿。”老公觉得我言之有理,陷入了沉默,我也连忙退让一步:“当然,海归平均的口语水平还是比我强的,只是普遍没有达到我认为应该达到的水平。虽然换作是我出国也未必能怎么样,但也不能因此剥夺我评论的权利吧。“我端着打好的早餐,一面回头寻摸座位一面等老公。

话说到此,我脑中突然蹦出最近流传甚广的一条知乎神回复:对于如何一句话反驳”你行你上啊“,获赞最多的答案是:我评论个电冰箱,自己还得会制冷啊?我认为我刚刚义愤填膺地评论比自己强的人正是犯了这个忌讳,便把这个例子讲给老公听,想听听他的看法。我们在每天固定的位置落座,老公听后不但没为难我,反倒为我解了心宽:”这个提问和回答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根本不成立——自己做的不好根本推不出不能评论别人的结论。

“可是我觉得这话说的挺有道理啊。你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对别人指手画脚?”我吸溜着喝下一口甜豆浆,一股暖流顺着食道呼啸而下。

“那你觉得只有比别人强才能评论别人喽?”老公也不示弱,连忙咽下一口豆腐脑。

“我觉得是啊。比如我下班回家辛辛苦苦做的菜,你却说怎么这么难吃,我当然会说‘你行你做啊’,因为我做的就是比你好吃。反过来,如果你偶尔心血来潮做了一次饭我却嫌难吃,你就没资格这么反驳我,因为我确实比你行。这也就是为什么领导跟员工说的屁话,员工是没办法顶回去的。”

老公说:“话虽如此,但你就从来都没评论过比你强的人吗?”

我想了想:“认识的人中确实不太有,倒是明星一类的公众人物有时会评头论足一番,比如演技差啦唱歌难听啦之类的。”

“为什么对公众人物就可以随意评论呢?”

“嗯,大概是因为反正对方也听不到吧。”我一时想不出,便胡乱回应。

“那你还是没坚持原则啊。”老公继续引导,我却突然想起《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中的一个经典案例。作为一名驾驶着失控的有轨电车的司机,你到底是按既定的轨道行驶轧死五个工人,还是拐上另一条岔道轧死一个工人?如果你遵循“救多弃少”的原则,那么当你作为旁观者看到这一幕时,又是否愿意将一个魁梧的工人推下轨道逼停列车,以换取另外五个工人的性命呢?在不同的道德背景下能够始终坚持一元思维,恐怕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难以实现的。

老公不愧是理工男,听完例子嘿嘿一笑,迅速对我的迷惑做出反应:“这个我可以反驳你。条件不一样结论当然也不一样,就像做几何证明题,同样一个图形,我不可能在已知条件不同的情况下永远只做同一条辅助线。在第二个疑问中,你增加了需要杀人的条件,在我的道德观念下,避免杀人比救人更为重要,所以我做出了新的选择。”

“那你不是也没坚持一元思维吗?”我反问。

老公对一元思维的理解显然比我透彻:“当然坚持了啊。一元思维无非是由一个‘因’推出一个‘果’,也就是说在‘一般’条件下,我遵循“救多弃少”的原则。你现在增加了另一个“杀人”的条件,我又根据这个‘因’推出了“只救一个”的‘果’。现在无论轨道上有十个工人还是一百个工人,“救多弃少”这个条件都已经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辨明了逻辑关系,我们重新回到刚才的话题。“‘你行你上’的根本问题在于所答非所问,”老公咬了一口包子继续说:“举个例子,比如咱俩去超市买了一大堆东西,我拿得多走得慢,你拿得少走得快。如果咱俩拿一样沉的东西,你显然是没有我走得快的。但如果你对我抱怨‘你怎么走那么慢’,本意并不是嫌我没你走得快——这是没意义的——而是希望我能走快一点。遇到这种情况,我可能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我拿的东西实在太沉,这时我会直接告诉你我走不动。另一种就是在可以负荷的范围内走快点追上你。”老公显然是个极会倾听的人,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源。

“哇,你简直太温柔了!如果换了别的男人,筋疲力竭还要遭人数落,估计早就暴怒了!”我一边捡到宝似的犯着花痴,一边更深刻地领悟到沟通的重要性。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深谙沟通之道,况且一个愚笨的表达者也不应该一味寄希望于对方的倾听能力。想到这儿,我突然灵光一现:“哦,我明白啦!做饭的例子也是一样。男人嫌女人做饭难吃并不是认为没有自己做的好吃,而是希望女人能够按自己的口味再改进一些。可惜大多数男人吃现成儿的也就罢了,说话也不会好好说,活该被老婆挤兑!如果男人在饭菜口味上能换个说法提出改进型意见,比如‘这个菜挺好吃的,如果能再咸一点就更好了’之类的话,我保证世间没有那么不识趣的女人会急赤白脸地跟他过不去。所以归根结底并不是"你行你上"这句话冒犯了谁,反倒是说话的人本身不会沟通自讨没趣,也怪不得别人对他没有好脸。”

我和老公各自回顾了一下,被回应“你行你上”的人多半也绝非善茬儿。我回头看看钟表,时间刚刚好,便和老公默契地使个眼色,收拾好碗筷向外走去。每天的这个时候,公司门口总会涌进一群忙着打卡的人们,我们并入人流,假装忙碌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相关文章

  • “你行你上”的终极答案

    上班路上,老公一边开车,一边聊起他之前在美国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虽然只有短短十天行程,但他认为那些天的口语能力明显...

  • 为什么这么多人要移民?

    为什么这么多人要移民?我觉得我找到了一个终极答案。 既然是终极答案(看完文章你就会觉得我的这个终极答案绝对堪比《银...

  • 答案

    涉及到你的问题, 最终答案一定在你那里。 牵扯到我的问题, 终极答案必定在我这里。 所以我无法给你答案, 你亦不能...

  • 不是你行你上,而是你上你行

    日更文/45 愿你有挺拔的身姿,漂亮的腹肌。 “生活方式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的,不需要把一些标准,规则奉为圭臬。一千个...

  • 不是你行你上,而是你上你行

    【#金花#20210201日精进day211】 打分:10分 本期是第一次做副班,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在挑战自己,从...

  • 不是你行你上、而是你上你行

    之前问想想,你不困吗?每天晚睡早起的,为什么能坚持住?她回我说责任跟使命。 现在能理解了,这两天角色变换,当班主任...

  • "你行你上!"

    “你行你上”背后的逻辑是这样,B负责某件事,A对B进行评论,通常是指一些负面的评论,B不服:“你行你上!”...

  • 你行你上

    以前在微博发表评论,表达下不满,有时候会被别人反驳说,你行你上啊。我觉得很冤枉。表达一下观点都不行了,还不让人说话...

  • 你行,你上

    30秒电梯 生活中我们有太多这样的时刻,需要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可能是客户接通电话的那五秒中,...

  • 你行你上

    前几天看了个段子,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没学多久脑袋就会说“这很简单吧”,眼睛也会说“我懂了”,然而到了双手去做的时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行你上”的终极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oi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