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蔡志忠 心经
the heart sutra of perfect wisdom
一、色 and 受、想、行、识
material world and sensations,perceptions,decisions & Awareness
当今世上五十六亿七千万人中,只有极其少数人是得到生命最高真理的觉悟者,我们称之为“佛”!
他们所在的世界,我们姑且称之为“彼岸”。而剩下的大多数错看生命实相、活在颠倒梦想世界里的众生,他们所处的世界我们姑且称它为“此岸”!
活在此岸的平凡人们,他们有主观上的“我”······
他们处在时空就像一根针掉进一桶水一样,永远保持着自我,不肯溶入时空的水中······
有我就有与时空对比出来的好、坏、对、错、贵、贱······
有了我,就有了它们······他通过他自己辨识的工具、眼、耳、鼻、舌、身、意······接收到了外在世界所传回来的信息:色、声、香、味、触、法······于是这些资料进入了他的内心世界里······信息传入大脑后先存在资料中心,并进行比较。用原本存有的资料与新信息比较,并加上自己一直在改变的情感标准进行分析,推理,决策,最后发出行为的指令。而这些内心所产生的反应和行为作用也因此造成了结果。这结果又引发好坏对错的比较,于是不断循环,恶性循环或良性循环。这个会因外在而变化的内心世界,就叫做——受、想、行、识。而内心世界之外的所有外在世界(包括我们的肉身)就叫做色。外在世界的色与内在世界的受、想、行、识合称为——五蕴。
众生处在有我、有对象的相对世界里,于是就有大、小,有美、丑,有顺、逆······
他们持有这种把自己独立起来与时、空对立的生活态度,我们称他活在——色境。
二、空
无诸相曰空,不着世间如莲花,常善入空寂行。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曰“空”!
而活在彼岸的觉悟者们,他们活在世界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们活在任何空间,就无我地把自己融入那个空间。他们活在任何时间,就无我地把自己融入任何时间。他观花时,我即是花,我即是花香。他听雨时,我即是雨,我即是雨声。他生、老、病、死时······我即是生,我即是老,我即是病,我即是死!
他无我地消灭了自我,对于外在世界的变化,他都真诚地承认、面对、接受、并喜悦地仔细品尝任何一片时空······
他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态度,就像一粒盐溶入了一桶水一样。盐溶入了水,把自己化为亿万个分子,自己虽然消失了,但每一部分水都有了咸味。
有时空的水桶里在也找不到自己,而与整个时空融合为一。他像无量光一样,布满了空间,像无量寿一样,布满了整个时间······
他这种生活态度的境界,我们称之为“空”!
三、色 And 空
“色”是被心造成的形相;
而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曰“空”。
如果世界是一片草原,每个人是一颗小草······你自己认为自己是一颗小草,你就是活在此岸的“色境”。
如果你自认为你即是草原本身,那么你即是活在彼岸的“空境”。
如果世界是一片大海,每个人是一滴海水,你自认为自己是一滴海水,你就是活在色境。
如果你自认为自己即是大海本身,那么你即活在“空境”。
这个此岸与彼岸其实是同一个时空······只是处于这时空的人的态度不同,活的境界便有所不同。所以佛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个人处在任何时间,空间中,要像一粒盐溶入一桶水一样。一粒盐刚掉入一桶水时,有我有水······当它溶入水之后,便无我无水,消失了自己,无我地把自己融入时空的每一部分。
把自己溶入一桶水,你就拥有了整桶水,把自己融入所处时空中,你就拥有了整片的时空。
但大多数人都老是执着背负过去,期盼着将来,而没有活在现在······
要做一个融入当下的人啊,别当一个背负过去和企盼着未来的奴隶啊!要像一艘随时空而流的船。
水到那里,船就到那里;船到了那里,人就到那里;人道那里,心就到那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