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件事就和拿筷子一样,有的小孩儿一教便会,有的孩子到了十多岁才突然掌握正确的拿法。我就是那个很晚才拿对筷子的人。
对的,我打小便对写东西没有感觉。小学二年级那会儿老师让我们写日记,我三言两语都糊弄不出来。其实老师的要求并不过分,只需要用几句话总结当天做了什么、心情如何而已,但我每天都在和隔壁小伙伴们玩过家家、跳绳,实在找不出什么更有意思的事来写。
而且我除了能说话,就没有什么语言天赋,好听的句子对我来说就像大变活人一样不可思议。于是我买了一本适合我那个年龄看的日记书,全是小明小红的快乐日常。但看来看去还是学不会,最后竟成了我抄暑假作业的作案工具。我对自己很失望,想着以后语文就顶多考80来分了。
到了三年级,就开始让我们写作文,但还是循序渐进地来,先写3-500字的短篇作文。这个跨度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大了,我说真的日记都还没整明白。“作文”两个字我也觉得不合适,更应该叫“编文”,考试作文全靠临场瞎编。写的内容当然不能免俗,完全就是记流水账,倒不如叫它日记吧,还能看懂做了什么事。于是我买了一本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集来看,它里面还分了好几种题材。叙事的能够看懂,但写景的散文和议论文简直就是无字天书,很难引起我情绪的共鸣。
首先,我就无法相信怎么能轻而易举写出那么多优美的、五彩斑斓的句子,我的词典里就从来没有出现过那些温婉多姿的词汇。而且,看的时候还特别费劲,根本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就只能挑句子来看,想着记住几句到时候用在我的作文里面能够加分。
而议论文,至今都是我的盲区,它的催眠效果是最强的,还容易把我绕糊涂。我也不理解为什么非要去议论一个观点,我在看完头两段时就已经被折服了,后面的内容好像可有可无。我这辈子恐怕都写不了议论文。
好在能看懂叙事的文章,但看懂不意味着能写得好,越是简单的越需要在细微处打动人,至少要感动到阅卷老师。而且你还不能不管什么主题都搬出一套主角和故事,否则就很牵强,这种情况归根到底是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这就更为难我了,那时候我十岁不到能有多少感知呢?反正我是挺佩服那些作文能拿高分的同学,他们的童年应该很不一样吧!
后来倒是出现了一个转机——六年级上册,我们班新调来一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莫名很喜欢她。为了得到她的重视,我开始认真学习,假期补课有机会就提问,几个月过去我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一次考试直接拿下班级第一,而且作文破天荒只扣了几分。原来,语文没有那么可怕,作文也是可以写好的。从那时起,我找到了学好语文的自信。但不得不说我那时候依然不会写作文,估计只是运气好。
语文成绩上来了,我也顺利在小升初考试中拿到了全县教学质量最好的中学的入场券。那时候全校就三个实验班,没有普通班,所以我们一百多号学生就是全县同期的尖子生。我真的挺幸运的。
进入初中,语文的魅力如井喷一样爆发。语文教材不再局限于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这样弘扬优秀传统的故事,而是琳琅满目的从古至今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带我们走进了文学的殿堂。我们可以逐字逐句体会文言文、古诗词的丰富内涵,还能从鲁迅的白话文小说中感受国民劣根性,朱自清、史铁生、四大名著、莎士比亚等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纵观三年上下两册六本教材,如满汉全席一样,让人大开眼界。语文大概是那会儿笔记做得最多,时间也花得更多的学科。最紧张也最有趣的便是排队到语文老师或者课代表那里背文言文了,我也练就了即时记忆这一招,所以后来都忘了。
但初中对我写的内容并没有多大帮助,可能是大师作品看得太多,我更不会自己写了。直到高中,我才突然找到对写作的感觉。哪怕是同一套阵容,我也开始能描绘某种细腻的情感,写作过程也流畅了很多,我就像打字机一样听人使唤,将心里的东西一行紧跟着一行记录下来。
有这样的突破得感谢三个人。第一位是我的高一语文老师,他选我做学习委员,还鼓励我收集班里每天发生的趣事记录成册,并且每周在课上做分享。每周还把一堂课的时间空出来让我们去阅览室,挑自己喜欢的写看,顺便做好读书笔记。
那是我第一次在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里静心阅读,只是书很少,我都挑杂志来看。我在那之前就喜欢《读者》《青年文摘》上面的笑话和短篇故事,在阅览室我还对一本关于国外生活的杂志一见钟情,名字想不起来了,但那时期它是专属我一个人的最爱。我在那本杂志上看到了非洲和欧洲截然不同的生活现状,对非洲受难儿童更是产生了强烈的怜悯之情。甚至发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去非洲救助他们,还想领养一个孤儿。本来就身处区县信息闭塞,那应该是我在08年奥运会之后,再一次对世界有了更完整的认知。
当然,来看书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开始有意识地去看文章的构思和要传递的情感,读到精彩之处会心一笑就马上抄下来,再添一段自己的感悟以及联想到的人和事,这便是我最初的读书笔记。这段经历,让阅读和写作不再是老师布置的一项任务,而是自己心里会自主地想看想写,老是惦记着这种快乐。
第二个该感谢的人是我的奶奶,因为也恰好在高一期间,我突然觉醒到对亲情的渴望。我开始用生活费给她买奶茶喝,也经常粘着她,不时表露对她的爱。最夸张的是每次写作文就容易想到她,而一想到她以后会离开我,泪水就立刻打湿眼眶。是她让我从铁石心肠变成了一个感情充沛的人,这对作文而言是再好不过的情感添加剂了。
第三个需要提到的就是我第一个异性网友。有的人偏偏只接触了一段时间,却能在心里留很久很久。他话很少,不高不帅,发型有些许非主流,但我对他有说不上来的痴迷,为了及时回复他的消息经常偷偷带手机到学校。但快乐、刺激完全比不上青春的苦楚,我的高二和高三基本上都处于一种类似失恋的情绪中。
实际上,我们从没有交往,只是向他表明过我的心意。他对我好像只有哥哥对小朋友的情感,但我那时候把这当作爱情。付出的心意得不到反馈就像被链子捆住了一样,出不来。我那时候唯一的情感寄托就是写,刚好像是触碰了灵感开关一样,一个劲儿地写情诗,每一句都是柔肠百转,有位朋友评价说真是多情的种子。
到这里,我的写作阀门完全打开,就连语文考试我都敢写杂文和诗歌。而且我酷爱诗歌和散文,断断续续地看了很多近现代诗和散文作品。只是一旦生活变得充实和快乐,就没有过多的情绪来写作,仿佛灵感又被关上了一样。大学四年基本没有什么东西留下,后来重新写作源于第一次真正的失恋。
这次持续时间很长,整整四年,给了我很多灵感来创作,但情情爱爱写多了也就腻了,开始关注和思考其他人和事。
这才让我彻底爱上了写作,它不是一对一的写信,而是对生命对生活的关怀。而且只需要留心生活、多加思考、带着情感就能写出舒服的文章。当然,阅读和写作始终是一体,相辅相成。
以上就是我记忆里从小到大和写作的牵绊,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于我是相当意外的。如若没有此次回顾,我可能还以为写作需要天赋。但现在,我想告诉大家写作的前提无非就是你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人,心里有一个趋于完整的世界。当然,写得如何要看日复一日所下的功夫,但能写一定是一件对谁顺理成章的事情。希望更多朋友热爱写作,因为每个人写的东西都不一样,我们既是创作者,也是读者,这也太酷了吧!
而我身边这样的朋友很少很少,或许他们做人低调,不像我喜欢分享,而且热衷于推崇写作、阅读这些事。所以我一直在找寻这样的朋友。
但你一定少不了几个很会聊天的朋友,他们随时都能背语文课本上的诗词,也通晓政治历史文化,让我等不善言辞的人佩服不已。看到他们有如此天赋,我比他们都着急。特别想通过自己对写作和阅读的坚持感染他们打开书,去写作。而且相信过不了多久,他们便能把我甩到身后。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觉醒到这一点,我都恨不得送几本书给他们。可能还是希望自己身边有那么几个热爱阅读和写作的朋友,从此便有知己!
提起写作,便有说不完的话,写写停停再改改,是一件可以坚持一辈子也不无聊的事情。阅读亦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