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下午的读书分享会,是我人生当中的第一场演讲。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分享会,自己也比较重视,花了些时间做PPT和准备演讲材料。第一次当着二十来个陌生人发表自己的演讲,复盘还是很有必要的,找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1.准备
星期一上午接到邀请,但不得不说自己有点拖延了,前两天都没有动作,只是在头脑里琢磨了一下选材。答应书童周五将PPT先发给她准备串词,结果硬是拖到周四下午才开始动笔。
把要分享的内容,按时间线列了个大纲,为了不耽误发PPT的时间,决定先做PPT再写逐字稿。好在是分享旅行,内容轻松且好编排,PPT全部以照片为主,文字内容很少。按照大纲,把照片选出来后,一幅幅做下来,不知不觉也做了22页。
完成了PPT,再来写逐字稿,中间根据逐字稿又调整PPT的内容。就这样,周四的晚上做到凌晨1点。
第二天,对逐字稿进行修改,觉得差不多了,把PPT的动画部分逐个演示调整,完整演示几遍后,觉得没问题了,才发给书童。
第一次与对方合作,答应了的事情,一定要赶在截止日前交给对方。熬了两个晚上,总算是没有失信于人。
周六上午,在家对着逐字稿,大声地念。在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继续修改。以前修改文章都是默读,直到这次才发现默读和大声朗读是不一样的。默读,由于语速较快,有些地方会容易被忽略过去。大声朗读时,语速慢下来,才会更加带着思考去读,哪里的逻辑有断层;哪里语顺颠倒了;哪里可以简化......
大声朗读的确是修改文章的好方法。
2.实践
分享会的氛围是轻松愉快的,书友围坐一桌,不需要站到前面讲,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开始。让我站到前面去讲,肯定会紧张。第一次还是不要那么正式的演讲,要求宽松点,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点击F5,开始播放PPT,我才发现我忽略了一些细节部分。以为放着PPT,可以一边看逐字稿一边讲,谁知眼睛根本不够用。大部分情况下是无法看着纸稿的,我需要看着幻灯片直接讲,总是低着头看纸稿会显得像念报告。而这次分享的主题是旅行,轻松愉快、有故事感,才是大家愿意听的。
好在整个旅行的经历了然于胸,之前也写成游记,逐字稿朗读了不下五遍,对着PPT,基本上可以不看稿直接讲。
也许是旅行的话题比较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每次望向一圈书友,看到大家都有在专注地听,还有几个书友微笑地望着我,频频点头,以眼神与我交流,那一刻感受到莫大的鼓舞。
半个小时,演讲结束。
3.反馈
分享会结束后,几个书友上前找我加微信,说听了我的分享也激发了他们一定要去青海的想法。能带动大家,很开心,但我也知道,更多的是缘于旅行美丽的风景打动了他们,我的分享只是提供了一些参考经验。
下来后与书童聊了一下,问她在这次分享中我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她说我在表达中很流畅,讲的内容也很有意思,只是时间长了点,超出了预计的时间安排。
没有看着纸稿讲,在讲的时候有些地方自由发挥了,那个时候也没注意到哪里有时钟。时间控制上确实没有做好。
4.总结
一是看着PPT直接讲,中间自由发挥,加了内容,导致时间超出。
二是与听众的互动不多,讲的时候过于专注自己正在讲什么,忽略了经常要与听众互动。
三是逐字稿准备的仓促,打磨的还不够。
四是没有先找个听众预演,对表情、声音、动作、眼神等等肢体语言进行练习。
好的文章需要反复修改,成功的演讲需要不断练习,和写文章一样,多练多讲。
修改文章时,大声的把文章朗读出来,就是在进行一场演讲。写作和演讲,原来也有相通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