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我更愿意叫她金陵。
喜欢金陵,所以愿意一遍一遍吟诵关于这片土地的美丽诗篇。
对于金陵的第一印象,是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小时候每念至此,内心总有莫名的愁思。烟雨蒙蒙,总觉得若少了这丝细雨,便韵味全无了。
曾经的金陵,也许是荒芜的。然而东晋的士大夫们却为她带来了至今也未曾改变的繁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去过乌衣巷这个地方,了解过属于王谢时期的辉煌。刘禹锡的这句诗,写得太过哀伤。时光残忍,历史无情,我无法见证乌衣巷的曾经,而悠悠秦淮,却始终是铭记她的点滴的。
很喜欢秦淮河,也觉得是秦淮河造就了金陵。勾栏瓦肆,亭台楼阁,烟笼寒水月笼沙,流淌着红粉脂水。半圆的拱桥上,定是曼妙多姿的水乡女子,撑着油纸伞,缓缓走过。雨淅沥沥,画舫上飘着柔媚婉转的小曲,夹杂着桨橹声,定格了时光,定格了容颜。一水隔两岸,这里,从来不乏美丽。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如水的温柔,如水的坚韧。默默地承载着这片土地上的伤痛。短暂的王朝,亡国之痛,物是人非,那么深切。“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从三国吴都到六朝金粉,已然太遥远,遥远得我无法触及。更多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也读过桃花扇,血染的桃花,艳绝,哀绝。是那个时代的不凡的气度,铮铮铁骨。
记得我有个同学说过,是为了梧桐才来南京的。惊讶之余,倒也觉得合乎情理。梧桐,是我国最早有诗文记载的树种之一。梧为雄,桐为雌,同长同老,同生共死。有关梧桐的故事很多,他是这片土地的精灵。去过江南的许多城市,唯独这里,栽满梧桐,满城相思。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