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熊猫小课,为了方便自己回顾课程,记录成文】
一 用时间表规划合理吗?
我们一般都给自己规划过时间表,类似下图这样:

但是,真正按照这个时间表完成的次数恐怕很少吧。
用时间表来规划到底有什么问题?
我们最初遇见这样的时间表,应该是在学校里面。学校的课程表的目的是方便管理,并不适合作为个人的时间管理工作。
时间表的缺陷
1.如果时间表上的某一项任务没有完成的话,会连续影响到之后的任务,而且还会带来“失败感”的消极情绪。
2.其次,固化的时间表一般只能用在高度流程化和可预计的工作上,一旦临时加了任务,就很难灵活调整。
3.更为可惜的是,时间表只是在规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而没有关注时间成果。比如计划阅读1小时,却心不在焉地只读了几页。
柳比歇夫的启发
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乍看上去是在跟时间竞争,想跑赢时间,但其实,他是把自己当成了实验对象。他用时间统计法来研究:在阅读、工作、思索、写作各方面,自己到底能干什么?怎么干最好?
有了时间日志,他不会让自己负担过重,以致于不能胜任。反而,他对自己能力的判断精确无比,并一直沿着自己能力的边缘前进。
时间管理不意味着被时间束缚,而是通过时间去试探自己的极限,实现生命更大的自由。
改进时间管理方法
借鉴柳比歇夫的办法,我们可以用待办事项这种更简单、可操作的方法来规划每天要做的事:

这样来安排周末的话,我们的时间就会很灵活,就算被别的事情打扰了,我们也能从容应对了。
不用严格的时间表而是用预估时间,是为了让我们对自己的做事效率产生精确的感知。
我们应该规划的是事件,而非时间。
二、在工作中总是容易被打断 并且还有很多临时任务 应该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番茄工作法
注意事项:
1.番茄工作法仅适用于个人专注时间,不适合娱乐、外出、沟通讨论等场景;
2.使用番茄钟之前,请确认自己的时间不会被打断。
番茄工作法的具体做法:
1.设定一个25分钟的闹钟;
2.默念三二一(321原则),开始全身心投入工作;
3.用专注的状态高效工作25分钟,不允许走神;
4.如果做到了步骤3,就完成了一个「番茄钟」;
5.如果在25分钟内走神/被打断,则「番茄钟」失败,回到1重新开始;
6.每完成1个番茄钟就休息5-8分钟,然后用321法则开始下一个「番茄钟」
番茄工作法的精髓在于,它能帮我们大脑保持专注,让每一分钟都格外有效。
执行番茄钟也可以形成一种时间管理的「正循环」,让自我和感受走在同一条路上。

如图,每个工作都可以写下预估的番茄钟个数,实际完成后写上实际所用番茄钟个数,当下次拿到相似的任务时,你就很清楚大概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了。这样长期下来,你甚至能知道自己每天能完成多少任务、每周能完成多少任务、每月......每年......
一般来说,熟练使用番茄钟的工作者,在工作饱和的时候一天可以完成15个番茄钟。刚开始练习这个方法的时候,可以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每天完成4个。
三 GTD时间管理系统
GTD——Get Things Done(把事情做完)的缩写。
是一种高效处理事务的流程,该流程源于《尽管去做:无压力工作的艺术》David Allen.
工具模版网站:http://dwz.cn/77hETd
方法如下:

时间管理作为一门技能,最重要的就是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