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好,那些美好的“痛苦时光”——2016年阅纪(一)

你好,那些美好的“痛苦时光”——2016年阅纪(一)

作者: 圆子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16-04-19 22:12 被阅读100次

Duang~

 一个季度的时光歘歘歘地就飞走了,2016年已然走过了四分之一还要多。

想想自己都奔三了,脑容量还停留在128M的阶段,看个什么书过目就忘,大写的书渣一枚,好没有成就感,真痛苦诶。所以,我决定,厚颜无耻地做一回伪文艺女青年,回顾总结下近段时间读过的书,一方面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能让自己记得点东西,算是对作者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能督促自己多学习多进步,早日摆脱“痛苦学渣”的赶脚。

                                                                                                                  ——假装是题记

~~~~~~~~~~~~~~~~~~ 以下进入不正经人装正经的时间 ~~~~~~~~~~~~~~~~~

3个月,15本。

循着时间轨迹,一本本来吧,想到哪就写到哪。

1. 书名:《雨季不再来》

作者: 三毛

喜欢三毛是从高中时代开始的,一张酷酷照片足够吸引眼球,略了解她的故事之后更是觉得这女子怎么可以活得这么传奇这么绚丽这么带感,一句话,so cool!但这种喜欢不能算真正的喜欢,因为其实除了《撒哈拉的故事》,我并没有过多涉列她的书籍。所以阅读从她的书开始。

《雨季不再来》,代表了三毛的少女时代,用细腻敏感的笔法细致描绘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思想上也很明显带着青春的迷惘和伤感,这和我印象中那个行走沙漠特立独行的三毛很不一样。不过,“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也许,正是这花季雨季中许许多多的“二毛”才能成就撒哈拉那个逆境夺目,健康进取的三毛。

“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地,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的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我惊叹烟花雨季里,三毛的赤子之心与天真烂漫,更钦佩于她对生命的热忱和内心的那份真挚执着,在烟雾缭绕中不断寻找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义无反顾。烟花已逝,三毛雨季不再,而我们却再继续前行,时间没有为谁停下脚步,你又该如何自处?

2. 书名:《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这绝对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了,哈哈哈,也就是因为这本书喜欢上的三毛。一名瘦小的弱女纸,居然敢只身奔赴沙漠,在漫天黄沙满地荒芜女性地位低下的异族世界里,把日子过的有声有色,开出了一朵花儿,甚至还能在连洗澡都变得奢侈的地方坚持写作,把芬芳独留给了我们,酷毙了好么!!!不过,大概正是她这么热情执着,所以沙漠也能够环抱以她微笑。

“英雄不是没有脆弱的时候,只是没有被脆弱征服罢了”,在我心里,撒哈拉的三毛就是一个女英雄。

她是生动的。她说她第一次见到沙漠,就像见到久违的故乡。飘荡多年,因着张照片,倔强执着的她来到了沙漠,白手起家,一点一点建立起自己的家园。她在这里成婚,在这里结识新的朋友,她学会了开车,做的一手美味的“中国菜”,也能四处游历,经历生死一线。她洒脱,一身白裙,几根芹菜叶就成了最美的新娘;她调皮,会用小黄瓜炒出一道美味的“嫩笋片炒冬菇”;她善良,靠着自己一点医学小常识“悬壶济世”;她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面对不公面对压迫,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她很幸福。苦恋她六年的男人是懂得她的,对于她稀奇古怪的想法总是能给予最好的回应,两个人没事逛个沙漠,玩个户外,捡个垃圾,偷看个洗澡,就连结婚礼物都是送一顶骆驼的骨架。这一切都让三毛惊喜不已。书中两个人的小打小闹看着甚是可爱,《荒山之夜》生死一线也是跌宕起伏。当然,爱着三毛的荷西同样是幸福的,三毛虽然疯狂又爱流浪,但却充满风情而且专一自爱,身负贤妻良母光环,把小家布置的温馨可人。

只可惜,天若有情天亦老。失去了爱人,撒哈拉便不再了。

3. 书名:《稻草人手记》

作者:三毛

名字就很好玩。稻草人,呆呆地守望着麦田,它手里肯定是没有手机的,也不可能像机器人自带wifi连上网络自high,想想这个画面,都觉得好孤单。可三毛偏说晚风拍打他单薄的破衣服时,露出的是不变的微笑。

单身狗真的不要轻易看这本书。三毛和荷西两个人婚后插科打诨嬉笑打闹的种种,从书里一点点蹦出来,虐得你无处还击的同时,还挺忍俊不禁的,偶尔有点领悟。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大胡子与我》,三毛闲的无聊,突然问荷西,"如果有来世,你是不是还是娶我?"荷西说:"绝不!" 听到这答案,三毛当然是又惊又气,直接上手就要开打啦(换我用踹的!),哪个女人不期望的场景是——男人又爱怜又深情地说:"希望生生世世做夫妻。"(真不如宋仲基,一点都不会撩妹)。接着荷西又补刀: “下辈子,就得活个全新的样子,我根本不相信来世。再说,真有下辈子,娶个一一模一样的太太,不如不活也罢!”,三毛气得要跳起来了有木有!!!不过人家荷西又说啦,"其实你跟我想的完完全全一样,就是不肯讲出来,对不对?”这下三毛不气了,她感叹“真是知妻莫若夫,我实在心里真跟他想的一模一样,只是不愿说出来。既然两人来世不再结发,那么今生今世更要珍惜,以后就都是旁人家的了。”确实,今生都不珍惜,何谈来世?

当然,除了秀恩爱,三毛还是讲了很多其他好玩的故事。比如让人觉得天下婆婆是一家的《亲爱的婆婆大人》,让你笑掉大牙的《警告逃妻》,生动的推销鬼才“卖花女”和那个至情至孝的“巨人”达尼埃。

虽然生活满是荆棘,但拥有荷西的三毛,总是那么的乐观可爱,少了很多抱怨。没有海誓山盟,很少甜言蜜语,一堆柴米油盐酱醋,可读来就是觉得,啊,原来文艺女青年过起日子来一点也不差,还挺有趣啊!说到底,大家都一样啊,在不同的地方过着同质的生活,其酸甜苦辣就是自己的人生体验过程。大概“小小的天地里,也是一个满满的人生。”你是什么样的人,那就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 。所以,“各人的喜乐与哀愁,还是各人担当吧。”

这大概就是“你口中的就是你的人生”?

4. 书名:《温柔的夜》

作者:三毛

好像有种说法,说三毛离开了撒哈拉就写不出特别好的东西来了,三毛好像自己也这么觉得。可好与不好,很难定义啊,闪光点大和小,多和少的问题。反正比我好的,都值得学习。

《温柔的夜》记录的是三毛从撒哈拉移居加纳利群岛后的生活,全书有14篇。读完以后,觉得有挺多出彩的地方。三毛也许不是什么大家,但是她的文字很独特,很能抓住人心。

比如她善于用第一人称写作,营造出来的氛围,总能激起你的好奇心,让你读下去。就说第一篇《寂地》吧,一开始她就抛出一系列问题,然后顺着线索一步一步,越来越神秘,好奇越来越多,脑袋里面不停地转着:什么是脸狺?世界上有没有脸狺?它什么样儿?好奇喵就一定要看到最后谜底揭晓,不然觉都睡不着。

比如她善于“画像”,总能很敏锐地发现人和一些事物的特点。《五月花》里,三毛这样形容杜鲁夫人:“她,三十多岁,一件淡紫缀银片的长礼服拖地,金色长耳环塞肩,脚蹬四寸镂空白皮鞋,头发竖立,编成数十条细辫子,有若蛇发美人,一派非洲风味,双目炯炯有神,含威不怒,脸上荡着笑,却不使人觉着亲切,英语说得极好,一看便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只是还不到炉火纯青,迎接人的方式,显得造作矫情。”经三毛这么一形容,杜鲁夫人就跟在我眼前似的,非常具象。

比如她善于发现,总能在琐碎无趣地日子中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然后写出来分享给大家。比如她笔中的自己,总是有些常人没有的想法和做法,但是又不失洒脱。比如她的文字总是很温暖,让人看了就柔软起来。比如……

字如其人,文亦如其人。三毛写的就是她的人生。

“我想,飞蛾扑火的时候一定是极幸福的吧。”

5. 书名:《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作者:白岩松

我是一个特别能脑洞大开的人,连看了4本三毛,感觉再看下去,我就真的入戏了,变成一个大龄文艺女青年可不是我想要的剧情发展模式,所以先把三毛放一边。

想想,白岩松应该也是叔叔辈的了吧,陪伴我们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了,每次一听到他名字,脑袋里面自动就播放了东方时空开场曲了…买这本书就冲着他名字来的…

宝宝刚开始差点被标题骗了,以为会有八卦出现,可惜并没有。这本书其实是他采访过程中的内心独白,行走日本的散文随笔。我没法说他写的有多好,当然就我这点水平也谈不上评书。这本书对于我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透过他的视觉,侧面了解到了21世纪初,央视记者工作环境和方式,去冷静、客观、平实了解、观察日本的种种;我没有看过《岩松看日本》,通过这本书,我觉得他做这个节目还挺用心的,从政坛代表人物到娱乐明星,从近距离观察日本人生活起居到探访相扑之城,十几天的时间,已经尽可能深入到日本各个层次各个角落。他是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力图从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剖析整个日本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家,涵盖了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时尚等等。

特别喜欢他的那句话“放下爱恨,先了解”,不管做什么,客观慎独总是必要的。比如,如果我能放下对白岩松天然的好感,提前了解下这书写啥,我可能就不会买这本书了,就算是为了凑单…….

6. 书名:《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作者:刘同

首先,我先想吐槽下,这本书真的好贵,带了很多图,原价都要40块了,就算5折也得20啊!然后脑残如我,为了凑单还真没仔细看购买价格,只知道京东促销,这本和张嘉佳的几本书套装出售,正好凑了单……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穷了(万恶的营销)。

其次,这个书名真的好矫情,矫情到我好想看看它到底讲什么啊,哈哈哈。

最后,存在即合理,这本书能够畅销,一定有它的理由。略微查了一下,同叔畅销的书原来有两本,一本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另一本就是这个。迷茫,孤独,这两个字眼围绕了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特别是那些在外独自打拼难有成就的年轻人,心灵脆弱时,总需要些东西来温暖自身,可以是一杯热水,可以是一个拥抱,也可以是一段暖人心脾的鸡汤小文。

就比如,“也许你现在仍然是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然而你却能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很多人离开另外一个人,就没有自己。而你却一个人,度过了所有。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孤独本就是常态,每个人必然大多数情况下是孤独的,不然为什么人类总有寻求群居的本能冲动。没有一个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没有什么人就一定是负责陪伴你到底。有句话我一直觉得就特别牛,每次一想到完全矫情不起来了,“你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7. 书名:《让我留在你的身边》

作者:张嘉佳

老玩微博,就觉得张嘉佳这个名字特别耳熟。应该是2013年的样子,他写过一长串睡前暖心故事,在微博上就先火起来了。打鸡血的人生,总是少不了鸡汤的,嗯,我爱喝土鸡汤。

这本书是确实很治愈系。全书用金毛梅茜的视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关于狗的童话世界,语言平实,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百折千转。对于主角梅茜来说,这个世界很小,只有贱贱地痴痴地爱爱卖萌的小金毛,和他嘴里那个长发、颓废、微胖不成器的老爹。即使加上爱叼飞盘的边牧、娘炮的黑背、嗜赌成性的萨摩耶三兄弟、美貌的可卡、爱算命却常常扫把星的牛头梗婆婆,总是走不过这个小区。这个世界也很大,透过小金毛,狗与狗,人与狗,起承转合之间,却尽是人世悲欢。

“你要允许我活着,虽然时间并不长,我一共有十年的生命。在这十年中,十分之九你在努力工作,招待朋友,去美好的地方寻找风景。剩下的十分之一,我能够看见你的身影,所以这是我最重要的一年,比从小陪我长大的橡胶球重要,比我的水盆重要,比一切好吃的食物加起来还重要。”

对每个养过狗或者正在养狗的人来说,听到这样的告白,总是没有办法不潸然泪下。养狗的人,终归是要面对一次告别。多少年了,我也总是忘不掉,“蝙蝠侠”离开的时候的扭曲的身体,狗窝里别向门口的眼神,仿佛就在告诉我它是如何挣扎如何努力地想见我最后一眼。那确实是我第一次经历生死。第一知道有些东西失去了,这辈子都不会再回来。以至于多少年过去了,才敢再把波比领回家。

也许就是如此,既然无法终生为伴,那就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哭要尽情,笑要尽兴,感谢彼此曾经给予的温暖。哪怕不免要从你的世界路过,还是感谢,曾经让我留在你身边。

“我们要沿着一切风景美丽的道路开过去,带着所有你最喜欢的人,把那些影子甩在脑后。去看无限平静的湖水,去看白雪皑皑的山峰,去看芳香四溢的花地,去看阳光在唱歌的草原。去远方,而漫山遍野都是家乡。一开始,我以为是她离不开我。现在,我知道,是自己离不开她。”

梅茜就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生活状态,预见我们的人生边界。我们相互陪伴,相互慰藉,彼此需要,彼此付出,让生命体验更趋完整。

“我叫梅茜,我不是童话,而是你心中最美好的世界。”

8. 书名:《绝望拯救了我》

作者:朴槿惠

其实好像越长大越不是很喜欢看自传,但是想想人家好歹是最牛逼的剩女之一,比起本人“年薪百万,包养小鲜肉”的人生终极目标不知道强大了多少(不,其实我是想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不管出书的目的是否带有政治意图,但光就书本身而言,文字平实朴素,娓娓道来,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像一阵清风拂面,还是挺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女孩子。

凤凰磐涅,浴火重生,朴槿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她自幼居住在青瓦台,过着公主般的幸福生活。大家都在谈情说爱的年纪里,她的母亲不幸遇刺,为了扛起母亲未尽的事业,为了家族荣耀,她挺生而出成为韩国“第一夫人”,自此,她这一生就与政治结缘。本来以为一切平静,奈何人不遂人愿。没多久,父亲也不幸遇刺,人走茶凉,是非颠倒,朴槿惠作为大姐,扛起了一切,也看尽沧桑。她没有消沉下去,挫折带给她痛苦,也带给她希望。她韬光养晦,不断积蓄能量,而后爬起来,倒下,继续……她认定了她这一生就是嫁与大韩民国的,决意为人民福祉奉献一切。你看,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故事情节拍部电视剧够了吧。

朴槿惠说“只有寒冬才懂青松的绿”,恰如“不经历一番彻骨寒,哪的梅花扑香鼻”。

书里的她,很淡然,“所谓人生,并不是与让人的斗争,而是与自己的斗争。为了在这场斗争中获得胜利,最重要的是内心必须坚定,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我懂得了平安但珍贵的道理:金钱、名誉和权利都如同刹那间烟消云散的一抹灰烬,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最有价值。”

书里的她,很谦卑,“木鱼虚心,钟鼓空腹。把自己放空,才能容纳万物。”

书里的她,很坦荡,“不要为不值得的人,浪费你宝贵的泪水。要为爱你的人,保留你最好的微笑。”

书里的她,懂自己要什么,“人活着不是为了证明苦难,而是亲历过黑暗,才配拥有光明。”

我也相信,内心深处,她曾也想过做一名小女生,最怀念的不过是一家五口,其乐融融过着平凡普通的日子。只是人生无常,她注定就是成为一名不平凡用瘦弱双肩扛起国家命运的伟大女性。

这就是朴槿惠,这本书是她的过去和现在,也是她对未来的约定。

9. 书名:《我们仨》

作者:杨绛

这真的是一部让你感动到哭的家庭回忆录,热爱家庭的人可以看看。这是一个简单而又不俗的学者家庭,这是一段悲怆而又另人感动的流金岁月,这也是一个人对三个人幸福生活的美好回忆。书中点点滴滴都在告诉你:家庭永远都是最温暖的港湾,最有力的庇护所。

这本书有三个部分,看似独立,又相互联系印证,虚虚实实之间,能感受到深深的爱。杨绛先生出身名门,放今天,标准的白富美。婚后,作为一名妻子,一位母亲,她为这个小家倾注了所有的爱。要不是这本书,我根本没有想到照片里坐在书桌前淡然微笑,一副优雅风姿的杨先生,居然能从一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成功变身家庭总管,凡事必亲力亲为,自由切换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她热爱的翻译和写作事业之间 。在看到自己的丈夫笨拙的“做了坏事”,不是打翻了墨水瓶,就是烧坏了东西,她亦能谈笑风生,或者淡淡一句“不要紧,我会……”,轻声安慰他的爱人。

在杨绛先生的心里,钱老永远是最柔软的存在,他是大家心中最需要照顾的“小孩子”,但其实他体贴,温暖,肯忍耐很细心。他与妻子一起买菜做饭,一起去寻宝探险,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而圆圆,也就是他们的女儿,更是他们的骄傲。

我最佩服的是杨绛先生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大格局,她的谦卑朴实和全家人表现出来的淡泊名利,相守相伴,酷爱读书治学的精神,她这么形容自己的家庭:“‘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想象那个画面,一间小屋,三个人,各自偏坐一隅,专心治学,世间纷扰全都挡出门外,时间都仿佛静止了。想想幸福啊,不过如此。

10. 书名:《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作者:杨绛

这是一位学者92岁高龄写出来的书,算是她一生的智慧结晶。在大神面前,想说点什么都显得自己好low啊,所以我决定把她一些经典的话都贴上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也。

为什么写这本书?她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所以,她想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生价值,一个是灵魂去向。

关于人生价值,她不停强调“人生贯穿灵与肉的斗争,而人生的价值大致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她提出了一个“灵性良心”,认为这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只是社会在进步,可人的“灵”似乎止步不前。尤其她痛心,“当今之世,人性中的灵性良心,迷蒙在烟雨云雾间。”她依旧心明眼亮,“人世间只成了争权夺利、争名夺位的战场,穷人、富人有各自操不完的心,都陷在苦恼之中……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好人更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不难看出,杨先生说的是她的切身感受。她不禁发出悲叹:“曾为灵性良心奋斗的人,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灰心绝望,觉得人生只是一场无可奈何的空虚。”基于此,她指出:人需要锻炼,而受锻炼的是灵魂,肉体不过是中介,锻炼的成绩只留在灵魂上;灵魂接受或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人死之后,肉体没有了,但灵魂仍在,锻炼或不锻炼的结果也就仍在。她的结论是:“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关于灵魂去向,她很诚实谦虚的说到“一无所知”。她翻遍了资料,查阅很多书籍,问了很多人,举例许多,最后说“谁也不能证实人世间没有鬼。因为‘没有’无从证实;证实‘有’,倒好说。”但在这里,她还是很敏锐地指出,“什么都不信,就保证不迷吗?”“他们的‘不信不迷’使我很困惑。他们不是几个人。他们来自社会各界:科学界、史学界、文学界等,而他们的见解却这么一致、这么坚定,显然是代表这一时代的社会风尚,都重物质而怀疑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境界。他们下一代的年轻人,是更加偏离‘形而上’境界,也更偏重金钱和物质享受的。”可见年龄不能代表一切,杨先生虽已92,但她比大多数年轻人更敏锐,更透澈,更年轻,更健康。

11. 书名:《一直特立独行的猪》

作者:王小波

小时候看过他写的《沉默的大多数》。嗯,怎么说咧,那时候少女情怀满满的, 脑袋里都是什么风花雪月,草长燕飞,对王小波难有什么特别的好感,只是觉得他跟鲁迅的文章风格很像,但是又带点痞气。说的难听点,叫拐着弯骂人,你看他骂有时候觉得倍儿爽,有时候又有点后脊发凉。

可读了这本书,我对他却有了浓厚的兴趣。我没法评价王小波这个人怎么样,因为并不了解他,读他的著作也很少。而单就这本书而言,我觉得它对于我最大的价值在于,是强调了三个基本的道理:

一是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应当有独立的思考,不应该人云亦云。他很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要想能够实现独立思考,首先就得有智慧。收获智慧,就得用心去学习,去领悟。他自己就挺身体力行。他爱读书,阅历丰富,也喜欢思考,读他的文字,总感觉他对身边的人和事“冷眼旁观”,目光如炬。“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他不愿随大流,不愿放弃独立思考的权利和义务,对说教有着巨大的逆反心理。我想,这就是他得到大多数人怀念的意义吧。

二是要打破惯性思维,学会与时俱进。“我们学会了把世上一切事物分成好的和坏的以后,对世界的了解还是非常非常可怜的。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一切是如何发生、如何变化的。这些知识会冲击我们过去形成的是非标准,这时我们就面临一个重大抉择,是接受事实,还是坚持旧有的价值观念?事实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却成了接触世界与了解世界的障碍,结果是终身停留在只会“明辨是非”的水平上。”大多数人都不过是大千世界里的一粒微尘,没有机遇或者能力去改变世界,那至少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不然就只能坐等被时代淘汰了。

三是要明白什么是好的,努力做一个有趣的人。明白什么是好的,才有方向,不一定非要做到最好,但起码我知道好是什么样子,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那什么是好的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多了解多学习多思考。而有趣,我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恼的问题就变得易解。”能将智慧、独立和有趣集齐一身,是不是可以召唤一个王小波呢?

12. 书名:《情人》

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

耳熟能详的话语。可真正翻开这本书,全是因为王小波的极力推崇。他觉得,小说就应该这样写。

很多人说这本书是杜拉斯在写自己叛逆期的一段经历。嗯,估计也得亲身体验过,大概才能如此深刻。

其实一开始,真没有什么爱情。

至少,在杜拉斯的最初的描写里面,我是看不到多少爱的气息的,充斥的都是欲望。一个为了钱,一个为了身体,不过是两个残缺痛苦的灵魂互相慰藉了而已。

大概谁也不想成为最先爱上的那个人。偏要用一些行动来证明不在乎。

直到最后,也许直到小说完成,有了回忆的美化,杜拉斯才给这段情加上了爱情的名义。

有人说,文学是从抒写自我的痛苦开始。作家若没有内心深层次的痛苦,而是把玩一种轻飘飘的文字游戏,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作家,更永远不会有问鼎人心的力作出现。

杜拉斯的一生都是如此,“都在和异于常人的感觉作斗争”。

13~14. 书名:《黄金时代》《白银时代》

作者:王小波

习惯看女性作家的书籍,从书里看到的尽是阳光明媚,风花雪月。而看王小波,讲真,内心是崩溃的,真的很不习惯。但是痛苦也得看,因为世界不会只是一个样子啊,它还有很多很多看起来很变态很丑陋的样子。哈哈哈。

为什么要把这两本小说,确切地说两本小说集放在一起?因为看不懂,以后肯定还要反复看几遍的。

所以,看不太懂,就是我的观后感。

15. 书名:《激荡三十年(上)》

作者:吴晓波

这本书是作为研究生的课外阅读书籍被强制购买的。全价,心痛要死啊。但是只读了一半,就觉得书价值了。

它最大的意义,是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改革开放三十年,体现经济发展成果的文章很多,描写这段历史的人也很多,但是很少会用心去写一部企业史,一部站在大时代背景下,用心描绘中国企业成长轨迹的作品。这需要很多勇气和毅力去完成这项创举。

其次,书籍建立在大量的调查、案例和数据支撑的基础上,通过细节性的历史描述,让人深觉眼界大开,兴趣更浓。

最后,企业兴衰,人物起伏,欲望成河,博弈求衡,普通人真不过一粒尘该。

其余的,等我看完再说。

~~~~~~~~~~~~~~~~~~~~~~~~~~分割线又来了,有比这更丑的么~~~~~~~~~~~~~~~~~~~

P.s.

2016年1月的某个深夜,快要奔三的我突然从睡梦中惊醒,环顾尔尔,目光不自然地落在了不远处的书架上。歪歪扭扭的几块木板拼成的书架连着阶梯式的小书柜,看着像座正在努力偷偷凹造型的假山,不小心就定格黑暗里。

它已经明显不堪重负,因为主人圆子是个爱屯书确已经很久没法静下来好好翻几页的懒癌晚期患者。

“再不看书,就真的老了”。

一股冰冷的恐惧感从后背袭来。

“好吧,至少应该先把书架上的书看完吧”。

所以,“让书架上的书不再积灰”成了我开年以来的年度目标之一。从看起来最简单最不费脑的文学类著作开始(不爱思考君奏是这么无力….捂脸痛哭….),一点一点慢慢地找回了静心阅读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我这样的菜鸟看来,就跟海边拾贝似的,因为你总能在点滴文字中,不断地发现作者的闪光点,一路带着惊喜与感悟,一路收获智慧与美好,相信这种感觉每个人都有过吧。

然而,我这个128M的内存,看了真的跟白看似的,写了这么个读书瞎扯录,就是不希望白浪费作者的一番心血了……不过,一边写,一边回忆读这本书时候的感觉,也是个蛮有意思的过程。

以上是一个伪文艺的内心独白。

好吧,为了证明我不是可耻的标题党,我决定还是说点其他什么。

不记得柴静的哪篇文章里面提到,白岩松安慰人的时候曾讲过这么一句话,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当时我乍一看,心想这哥们真是煲得一手好鸡汤,搞得好像非得忆苦才能思甜,忆痛才能知美。可等自己真的经历一些事之后,重整旗鼓之余,反思回忆过往,内心愈加清澈坚定,对幸福的感知愈加明晰,才开始略微懂得这话中奥义。

这世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难免气短胸闷痛苦不堪,若不能安然度过,美好岁月便无处可谈,幸福更是无处可循。话说回来,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成长的?

对于痛苦这件小事呢,其实特别欣赏《纸牌屋》的经典开场台词:there are two kinds of pain. The sort of pain that makes you strong… or useless pain...The sort of pain that’s only suffering.

So,如果我们不靠天不靠地只靠自己,那摆在我们面前的无非只有一种选择——to be stronger,打败它,享受它,然后淡定say hi。

很高兴,忽地急停,而后急转,终能看见自己正一步步昂首挺胸,向着我喜欢的样子慢慢前行。

相关文章

  • 你好,那些美好的“痛苦时光”——2016年阅纪(一)

    Duang~ 一个季度的时光歘歘歘地就飞走了,2016年已然走过了四分之一还要多。 想想自己都奔三了,脑容量还停留...

  • 我的光

    笔者碎碎念:每次看完《你好,旧时光》,都好像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快乐和悲伤,那些痛苦和原谅,那...

  • 《人不剽悍枉少年》:肆意的青春最是美好

    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到《匆匆那年》,再到而今的《最好的时光》、《你好,旧时光》、《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

  • 请不要死在30岁

    时间从来不等待,它不遂人愿的往前走,走过那些美好时光,它也同样心想事成的带走那些痛苦记忆,但是生活本身就是痛苦与美...

  • 请不要停留在30岁

    时间从来不等待,它不遂人愿的往前走,走过那些美好时光,它也同样心想事成的带走那些痛苦记忆,但是生活本身就是痛苦与美...

  • 选择忘记

    你说你最近有些失忆 那么,愿你能回想起那些美好 将痛苦遗忘在旧时光

  • 再见2017,你好2018!

    再见2017,你好2018!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痛苦的事情也会慢慢消失殆尽的! 所以,在一七年最后一天,我们何...

  • 2018-01-01

    记忆中总有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 你好,旧时光!

  • 给好友的一封信

    TR你好: 想你。昨天收到了你的微信,让我泪如泉涌。 想到我们曾经一起时度过的美好时光,是多么的珍贵。那些美好的记...

  • 是什么让我不再害怕失去

    有时候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都会挺伤心的。因为害怕会失去那些很美好的时光。 曾经那些时光让自己快乐,我一直在想,如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好,那些美好的“痛苦时光”——2016年阅纪(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dz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