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年12月29日 周日 识繁写简

2019年12月29日 周日 识繁写简

作者: 雪松_d0e3 | 来源:发表于2019-12-29 19:38 被阅读0次

《语言文字周报》执行主编杨林成:认读繁体字,主要是少数专家的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蔚2019-12-09 16:23:57

来源/东方IC

汉字要不要简化?有没有必要恢复到繁体字?汉字教学过程中,要不要教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繁体字?受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主办的《语言文字周报》,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调研。记者专访语言文字专家、该报执行主编杨林成编审。

问:新中国成立后推行了60多年简化字,为什么突然会遭遇“争议”呢?

答:2019年两会期间,又有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学校开展繁体字教育。“建议有关语言文字部门充分调查、深入研究,适时恢复使用繁体字并保留简化字书写简便的成果,至少做到‘识繁写简’和‘用简识繁’,以消除诸多弊端。”这种声音其实自1950年代简化字方案实施以来从未断绝过,主张恢复繁体字的人中,甚至不乏像王元化先生一样的名流宿儒。他们以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根脉,用简体取代繁体,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问:您认为,这种提议“由简回繁”,在当今时代是否行得通?

答:我个人认为恢复繁体字这条路,既与现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精神相违背,也是根本行不通的。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往短里说,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算起,一路风尘仆仆,汉字也已走过三千多年的灿烂历程。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的形体一直处于不断的进化之中。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汉字)自其变者观之,则文字殆无往而不变。”从古文字阶段的甲骨文、金文、篆书,到近代文字的隶书、楷书,不断地朝着易写易看、从简从俗的方向发展。和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样,汉字发展的总的路径就是简化。从甲骨文到楷书,其象形、表意功能逐渐降低,抽象的符号化特征逐渐增强。

汉字的简化字,跟“繁体字”相对应,指同一汉字所具有的结构较简、笔画较少的字形。繁体字是楷书的一种形态,其表意功能与原始汉字相比,早已显著退化。提倡繁体字的人,如果想从汉字的形体去解读先民的文化密码,似乎应该主张学习更古老的甲骨文,而不是繁体字。委员们所谓的“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云云,显然不是尊重常识的一种表现。

每一时代的文字,都存在着正体与俗体,从字形上看,正体字的笔画比较繁复,俗体字则相对简易。二者既竞争又互补,不过结果总是俗体取代正体,成为新一时代的正体字。比如在秦朝,篆书是正体,一般用在比较庄重严肃的场合,而字形相对简易的隶书则是当时的俗体,原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可是到了西汉,情形便迥然不同:隶书一跃而取得了正体的地位,篆书则退缩为历史文字,一般场合不再使用。同样,今天简化字,相对于繁体字来说,大多原本也是俗体字。20世纪初,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一些有识之士提出“采用俗体字”“减省汉字笔画”的建议。经过长期的酝酿讨论,1950年代中期,我国的《汉字简化方案》公布实施。今天,国家推行简化字,是符合汉字自身发展的逻辑的。

问:繁体字比较难写,也难认。是不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没必要让繁体字重新回归主流的教学或日常语文生活?

答:繁体字难写,是毋庸置疑的。让繁体字取代简化字,从现实来看,既无必要,也无可能。简化字在大陆推行已有60多年,作为国家法定的规范用字根深蒂固。试问,今天60岁以下的人,有几个是能运用繁体字读写的?一些提倡繁体字的人辩驳说,繁体字字形中蕴藏着汉字的造字理据与文化意味,比简化字更适合于教学传授。对此,王力先生在1938年就曾讽刺说:“他们所谓识字的秘诀,是教我们研究古义,以便了解意符,研究古音,以便了解音符。这些乃是文字学家终身的事业,却轻轻放在大众的肩上!文字学家所谓‘秘诀’,等于教饥民‘食肉糜’!

问:现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其他一些华人地区还是比较多地用繁体汉字。那么,简化字是不是会阻碍我们的国际交流与交往呢?

答:教育部日前对2019年两会上的《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的答复,我完全赞同。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认读繁体字,主要是少数专家的事。目前,联合国的中文文件,用的也是简化字。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海外华人曾普遍使用繁体字。而随着国家的开放和国力的增强,简化字的传播范围正在迅速扩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先后颁布的《简体字总表》,与中国的规范汉字完全一致。泰国于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教学简体字,繁、简两种字体并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与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世界范围内的中文热逐浪高涌。从2003年起,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规模发展。面对现实,只有提供简单的、易于掌握的字体,才能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数千年的文字发展史启示我们,随着正体地位的丧失,繁体字必将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就像甲骨文、篆书一样,认读繁体字也只是少数专家的事,与日常语文生活的关系将逐渐疏远。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相关文章

  • 2019年12月29日 周日 识繁写简

    《语言文字周报》执行主编杨林成:认读繁体字,主要是少数专家的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蔚2019-12-09 1...

  • 轉大為小 轉多為少 轉繁為简 轉识為智 轉苦為乐 轉迷...

  • 写小说的简与繁

    这两天孩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刷剧,她刷剧的重点又回到了她已经看了无数遍的《父母爱情》。 不知为何,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喜...

  • 杂文|心繁意简,诗伴向前

    心繁意简,诗伴向前 今天是20200505,每个月初,照例写一篇杂文。本期金句:心繁意简,诗伴向前。何为“心繁”?...

  • 简变繁,繁变简

    因求存,所以有需。 有需,产生选择。 有选择,产生条件。 有条件,产生感。 有感,产生贪。 有贪,产生烦。 有烦,...

  • 繁~简

    这组模特打造的是上繁下简,上简下繁,加净色搭配看上去不会太乱,而且两两呼应,由粉色青色相结合,青色表示纯洁,青春,...

  • 繁●简

    “我们以为在我们的年龄和经历面前,这些孩子的思想无比的幼稚可笑,但是你是否想过,我们所面临的牵绊和纠结,对于他们来...

  • 简*繁

    喜欢999朵玫瑰花吗? 喜欢街头悦耳的吉他声吗? 喜欢黑夜交错的车辆吗? 我喜欢一朵玫瑰的妩媚 我喜欢一个人听弹吉...

  • 简,繁

    【法则总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乃自然法则,不可违背,违背者虽成亦败,虽盛亦衰。 春生者,筑底也;夏长者,拉升...

  • 繁·简

    我发现,当慢慢长大,我开始变得喜欢那些极简又有质感的东西,不用花里胡哨,不用功能繁多,只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它原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年12月29日 周日 识繁写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hu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