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讲:“你有一个理论,我有一个理论,就变成了两个理论。”
现实中,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就能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人与人最大的差异是思想,思想从哪里来,从思考中来。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战起来、富起来,进而实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就是因为有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中国巨轮行稳致远,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
这就是主义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从中国革命到哪里去,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探索中,深入思考国家、民族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树立旗帜、引领航向、赢得主动。
思考之于国家是这样,对于我们个体更重要。
我们经常讲这个人有水平,有思想,具体地讲就是这个人善于思考。
学会思考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从持续学习中来的。我过去有一位领导,他在当领导之前,从来不拿书,不看报,当了单位领导后,感受到了压力。只要有时间,就在办公室学习看报做笔记。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到小卡片上。每过一个阶段梳理一遍,还把有用的文章,印发给我们。每个季度组织一次演讲比赛,半年搞一次述职,年底搞一次考评,让大家到台上讲。在他领导近五年时间里,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养成学习思考的习惯,因为不这么做,你就会被其他人拉开距离,你讲的东西就跟不上时代发展,那几年,虽然很苦很累,却是最充实,成长最受益的时期。
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说到底,思考离不开实干、实践。我们看一篇文章,最先找的是中心思想,最想看的是表达观点,到底有没有说服力,有没有闪光点,有没有打动力。从这些就能判断,你工作到底干了还是没干,干的好还是干的差,干的不容易还是干的很轻松。缘于实干的思考,带着泥土味,透着精神神,让你不得不信服。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好文章是干出来的。
大道至简。思考就是把复杂的东西,抽丝剥茧,说出本质,使深刻变的简单。就拿一些我们印象比较深刻的句子来讲,就可一目了然。“什么是事业,今天干了,明天还想干;什么是职业,今天干了,明天还得干”“人在一起不是团队,心在一起才是团队”“记人好处,帮人难处,看人长处”等等云云。正如王岐山所讲:书要越读越厚,深进去,更要越读越薄,浅出来。就是说要思考。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唯读书与学习不负人生,衡量学习成效关键的就是思考,你思考的比别人深,比别人透,比别人远,你就会脱颖而出,赢得先手,成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