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闫安
清华大学《智慧养老产业白皮书2019》是最近年份的业内权威佳作。不足之处是在统括中的社区为依托居家为主的智慧养老,不仅仅是“养老”,还应该包括健康为中心的“智慧健康-医疗-养老服务”大数据区块链支撑体系。
欠缺的还在于没有结合中国银保监会里程碑式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发挥保险业社会属性(普惠)、金融属性(养老跨期配置)、风险管理属性(防比赔强)的金融中枢作用(不仅仅是“做风险生意”的保险的事后风险补偿,这类似于市场化的治病为主的医疗行为和完全市场化的“额外”教育收费,这让老百姓疑虑重重有点不信任,也如同忙于对尘肺病农民工“下游捞人救助”而没有“上游拦坝预防为主”的长效机制优先战略)。
正如CAFF50秘书长人大董克用教授主持的《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0》的“惊人统计结果”,即大数据统计结果有86.39%的老百姓愿意支付养老投资等服务咨询费用。但反讽的是同样居然有63%的调查对象只求本金安全,而不顾通胀和养老金资产贬值风险。
……践行的希望之一在于早在2016年但至今只见楼梯响的《关于加快推动北京保险产业园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中”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建立综合性社区保险服务网点,集医疗、健康咨询、财富管理、人身和财产保险产品咨询、销售及服务为一体,实现对风险的全面管理。”、“推动保险业与医疗、社保、教育等行业和部门的合作,支持搭建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服务平台,构筑多功能、全方位和高效率的合作共赢机制,促进保险业与相关行业的互动发展。”
——因此说,清华大学报告中的社区居家智慧“康、养、医”还要加上客户买方立场“社区金融服务”的爱德华琼斯模式,即智慧“康、养、医、金、保”,其中保险作为前端一站式获客综合服务的支付方,可以服务国家治理,落实深改委要求,突破现有利益格局和改革创新,例如“第一民生、头号工程”的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建立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止因病返贫并与乡村振兴相衔接(互助会员电商养生消费等)的长效保险机制(也是新冠疫情防控经验,“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将发挥普惠金融中枢的保险核心作用,而非惯常理解的银行为主的普惠金融服务,扩大点,养老金投资及投顾服务亦是普惠养老金融的核心所在。美美与共,惠及社会。而非行业本位主义。
而(买方)会员利益最大化的非营利互助保险组织,将有望发挥中华互助传统而体现普惠金融保险价值,覆盖更广泛社会成员,惠及健康养老为中心的实体经济,并成为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