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家二叔,五十多岁,某机关事务管理局(大约)局长,谁能知道,他竟然没能真正迈进过高等学校门槛。
八十年代初,对知识的渴求,对命运的挑战,使他经常挑灯夜战,可是怎么努力也不能突破数学这一难关。搞不明白算理,他就背诵例题,八十年代的数学课本,每个章节都有可供参考的例题。他背了一道又一道数不清的例题。
山区农民家庭,物质贫乏,家庭贫困,因为凑不足20元学费,他放弃了心爱的学业,可是他并没有死心,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坚定的信念,像一剂强心针,于是他爬上那座边打工边自学的高山。他第一桶金是从淄博一家水泥厂淘到的。
一天下来,满身灰尘,工友们一天就去职工澡堂洗一次澡,可他一下班就扎进书籍了。他用打工挣来的钱买了一本王蒙的《文学与思考》,这本书是漫漫长夜的一束光,照亮那座荒山野地,帮他在荆棘丛生的荒山中踽踽前行。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朝着理想的目标竭尽全力去拼搏,那么全世界的人都会来帮你。一个偶然的机会,镇上要招聘秘书,他报名了,当考试的时候,竟然考到了他曾经背诵过的一个数学难题,还考到《文学与思考》中一模一样的文章。天缘之合!这使他坚定了越努力越幸运,上帝会眷顾那些痴心拼搏的人。
文化底子薄,使他在工作中没少受挫折,可是他深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为了完成某项任务,他经常查阅各种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上天没有忘记他的付出,他翻越一座有一座高山,一个高中生,终于在近天命之年,登上他人生的高峰。
他用半生来证明,一个人努力可以战胜智力的不足,一个人的奋斗可以战胜学历限制,一个人的坚定的信念可以改变卑微的命运,打工只能解决眼前温饱,却不能实现一生的梦想,努力不仅能是自己翻越高山,还能带领下一代以致再下一代走向人生巅峰。
坚守底线,不触碰红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处事原则,低调,不奢华,是他的风格,常怀感恩之心,知足常乐,使他的品格,对知识渴求是他不变的信仰。
要说是遗憾,那就是他没能上大学,但对大学的憧憬一直都在,他曾利用开会学习的时间先后去过同学好友曾经上过的大学,没有上过大学,一定在有生之年找到好友上过的大学,双手触摸大学的门牌,在大学门口留下憧憬的脚印,他做到了。
翻过一座座高山,帮助过一个又一个亲朋好友,对一个又一个年轻人进行思想引领,讲述励志故事,影响一个又一个心怀梦想的人,却从不求回报,光着脚,翻越过一座座高山,他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