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主人的这句话让我想到龙应台的一篇文章《胡美丽这个女人》。一向任性的作家胡美丽在二十岁的时候,以为全世界没有不可解决的事情,女人只要有觉悟,可以改变社会、改变自己,为因为结婚怀孕而被迫辞职的女性呐喊呼吁,但是8年以后,还是那个骄傲胡美丽,做了两个孩子的妈妈以后,却全身心地回归家庭。这个事情怎么发生的呢?
因为生了孩子。
第一,胡美丽生了孩子以后,不可自已地爱上了自己的孩子,喜欢看小孩在公园里纵情奔跑,喜欢听他们牙牙学语,喜欢看他们吃得饱饱,喜欢看他们睡得香香,喜欢抱着孩子的感觉。这样喜欢孩子的人,绝不愿意将孩子交出去给别人带,“自己享受都来不及呢!”
胡美丽的女性主义观点有些改变了。之前的调调是这样的:谁说老板只能是男人?一个公平的社会必须也给女人有同样充分发展的机会!生了孩子以后,胡美丽说,我现在只想好好做一个母亲,社会应该给予不同需求的女性都有发挥潜能的机会。孩子的爸爸正好没有像我这样强烈的需求和兴趣,所以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公平分配。50:50是假平等,配合个人需求的才是真平等。
第二,胡美丽虽然“自甘堕落”,但是没有完全认命。孩子渐渐长大以后,也偶尔出去教一两门课。偶尔旅行个三四天。孩子的爸爸不同意了!“你走了孩子怎么办?”胡美丽说“你早点下班帮忙带带呀!”男人说,“不行!孩子需要母亲!”胡美丽当场呆掉了,然后奋起反抗“平时我担负了教养孩子90%的责任,那是因为我喜欢,不是因为我‘活该’!现在我只想把我的部分改为70%,你挑上30%,你竟然抱怨?太过分了吧!”
(插句题外话,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胡美丽真得很任性。你想和男人抢地位就抢地位,你生个孩子想全职就全职,现在你想卸下30%的责任就强加到男人身上。虽然胡美丽很辛苦,但是也是霸道地随意分配啊!男人只能拼事业啊,没得选择,还要接受女方突如其来的道德审判!)
第三,胡美丽什么时候开始无奈的呢?当她用行动外出抗争了一天以后(外出聚会)回家后想用语言和男人继续抗争时,看到男人两眼浮着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血丝,男人的手因为工作压力而微微颤抖,男人的心脏因为缺少新鲜空气和运动而开始不规则的跳动,像一个泄了气的球,被弃置在角落里。
她不忍心再和男人分配家务了,更不用说提上行李上机场了,她给男人倒了杯葡萄酒,放了热水在浴盆里,准备好一叠睡衣,然后呼唤他。
是的,一个家庭随着孩子的降生,男女差异越来越凸显。
女人顾家顾孩子了,男人依然顾事业。
女人多一半甚至全部的精力被牵扯到家庭中,事业必然发展地不怎么好,然后收入减少或者平步不前或者干脆没有收入。男人却因为深耕多年事业渐有起色甚至平步青云。
面对这种(本来存在而且永远不可能消除的)差异,女人不要跟男人比事业,用其他资源和男人交换。
我注意到,寺主人也是因为自己经历了两起不愉快的事件,对自己造成了感情上的伤害,才开始对男女平等的看法发生改变。其实男女差异从来就有。比如男生力气大啊,那么体力活就让男生来做,女生细心,那么就挑些要求细致温柔的事情来做,如果非要追求男女平等,逼着女生去耍刀弄枪,男生去绣花花儿,双方都苦不堪言,这个社会得延迟进步多少万年呢?
好的婚姻是一场合作关系,不要比一件事谁做的好,谁做得多,去琢磨怎样谁更擅长做什么,能怎样混搭作出创意。
就像寺主人最后得出的结论:正视男女差异,和平共处,互相尊重彼此的意愿,让双方都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平等,而不是平均,比摆女权姿态喊口号更重要。
但更多的可能是胡美丽在文章结尾处的一声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