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念

作者: 私塾在读 | 来源:发表于2017-08-08 23:04 被阅读87次
文/私塾在读

  六岁时,我离开了我出生的地方,离开了你,千里之隔。

  当时的我不知所谓,没有任何所谓的难过情愫。

  而今想来已有十余载。

  暑假重回故土顺路看望了在西安的朋友,学校坐落于白鹿原大学城。对于白鹿原我是既亲切又陌生。已经记不得白鹿原这三个最早是作为一个地名还是一部小说的名字出现,白鹿原,是我的老家,是我太爷爷诞生和成长的地方。

  白鹿原,确在西安城的南面“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蓝天。这是我第二次站在这道源上,我与朋友共拜薄太后陵。《鸿门宴》中沛公军灞上说的这灞陵原,也就是白鹿原,“有鹿游于西源”遂名“白鹿原”。白居易曾做诗云“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

文/私塾在读

  第一次上塬,两岁多,在记忆中依然没有清晰的印象。那一次,上塬时太爷爷是垂死的,下塬时爸爸便没有了爷爷。作为工厂的干部可以选择留在城里,但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塬上,用西北风吹来的古老土壤埋葬,魂归故土。可从爷爷那辈开始,我们都成长在关中的西府,凤鸣岐山,周原文化。虽说我不是土生土长的白鹿原人,可站在这里,总觉得有东西在吸引我。

  回家后,我重读《白鹿原》。说实在,我被开头“白嘉轩后来引以为傲的是一生娶过七房女人”所吓到。高中时囫囵吞枣的读过一遍,草草。如今,我作为一位关中人对其中的每字每句都饱含情愫。也正是因为关中人,于是读出的味道不同。你可以把它看做一部制度史,一部活生生的案例剖析,你也可以把它看做一部悲剧,一出史诗,一曲对中华民族命运下普通人生命的悲歌和赞歌,你可以把它看做一个辛辣的讽喻,一个揭露人性美丑的大戏,你甚至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部艳情小说。

  但合上书页,我看到的只是一滴眼泪,仿佛是白嘉轩昏黄干涸的眼泪,流出的最后一颗泪放弃了坚强,却又忘不了坚强,也充满了绝望,却又充满了希望,这滴泪是苦的,它包含了过去的苦楚,却又义无反顾地滴入干裂的大地,任希望孕育出新的生命。那是一颗青葱的麦苗,庄稼人最喜爱的植物。虽然因为庄稼人的泪浇灌而苦涩,然而,那终究是庄稼人最喜爱的麦苗。

文/私塾在读

  “自信生平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陈忠实写《白鹿原》时,蜗居在白鹿原下的西蒋村祖宅中,听着秦腔,喝着陕青茶,坚韧跋涉。我喜欢并敬重陈敬实,不仅仅是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而我沉刻的觉得,陈忠实用他的笔,给白鹿原这片土地上的苦恼与美好,坚起了一座让人无法忽视的石碑。白鹿原不只是陈忠实的,更是所有陕西人的,所有关中人的——你可以不了解白鹿原这个地方,不了解陕西,但小说中的诸多东西,在中国这片净土上,到处上演与重复。           

相关文章

  • 念乡,恋乡

    乡愁是一碗家乡的水,乡愁是一杯家乡的酒,乡愁是家乡的一捧土,乡愁是家乡的云,乡愁是一生的眷恋,是一生情。年深外境犹...

  • 念 乡

    小时候 思念是一张饭桌 我在这头 父母在那头; 求学时 思念是一通电话 我在这头 父母在那头; 工作后 思念是一帧...

  • 乡念

    超之 我曾经试着把对故乡的爱全部装进衣兜里带走,但带不走它的色彩,只好留下无数的顾盼,去丰富昨日失落的辉煌。 故...

  • 乡念

    绿叶生花千层结 逸云无为万点雪 往来春夏多思量 又闻满地蕌头香

  • 《念乡》

    北繁华,南故里 碎花路,微步行 风拂面,带笑意 道路旁,百尺厦 仿古楼,涌记忆 荆楚地,皇城边 石青砖,琉璃瓦的呓...

  • 念乡

    长长的夜晚 伴着谈谈的愁 颠簸的年华 藏着小小的我 小小的我 在这长长的夜里 享受长长的夜晚 月光不曾透过小小的窗...

  • 念乡

    望故乡,长路迢迢 可怜正午,微阳清照 醉刘伶,君莫笑 拾捡岁月,梦里轻摇 炊烟里,孤风袅袅 襟怀慈泪,白发飘飘 驼...

  • 乡念

    好想 触碰着你的指尖 感受 你的心动 让爱倾涌 好想 凝视着你的眉弯 望穿 你的心灵 让心交融 好想 静守着你的身...

  • 念乡

    漫漫道路求, 思乡情更浓。 念乡枉反复, 且看岁月流。

  • 念乡

    填词:花槿 原曲:泠鸢yousa-《外婆桥》 寒江难落痕 天光半融换了山色 梅枝雪七分 幽香满襟是归乡客 依稀村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gx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