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了一个陌生人的饭局,玩儿了一个游戏。有两组同样的号码,比如总共5个人,号码就是1-5,两组总共10张。首先每个人安排一个号码,然后随机抽另一个号码,描述对对方的直观印象。被抽到号码的人再做自我介绍,看是不是符合前一位的描述,再随机抽下一个人。玩儿游戏的过程中我突然想起之前一个初中朋友对我的描述,说我是一个轻松学习就能考得很好的学霸。我当时还挺惊讶的,因为我好像并没有学得非常轻松,但确实跟别人比起来学习效率会比较高。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今天就来试试看能不能找出根本原因。不过在找原因之前,先聊一聊相关的背景。
小学的时候转过一次学,在转学之前成绩一直很一般,没想到转学之后的成绩却变好了不少。当时主要是因为转学之前的朋友都不太学习,而转学之后关系比较好的同学都比较勤奋。近朱者赤,成绩自然也就越来越好。后来上了初中,一开始成绩也比较一般。但是初二的一次大考超常发挥,考得非常好,英语甚至考了全年级第一。从那以后整个人都变得非常自信,没想到之后的成绩居然也一直都还不错。后来发现很多同学都有在某一位老师那里学数学竞赛,我因为觉得自己数学还可以,也去旁听过一节,但是完全听不懂,特别失落,于是也就放弃了数学竞赛的学习。之后随便去了社区的一个补习班学数学,因为教得比较基础,所以在那里重新找回了自信。没想到这种自信居然在后来的初升高竞赛保送生考试中让我成功保送,直接保送到全市最好的高中的竞赛班。
现在回过头去思考成绩变好的原因,我觉得第一个能想到的是自信。自信非常重要,这一点尤其在这两年让我有非常深的感触。两年多以前在美国工作的时候,组里面没有中国人。那个时候我对自己的英语水平非常不自信,工作以外几乎不和同事交流,平时工作当中也经常表达不清自己的想法。回国之后,因为组里面全是中国人,我突然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充满了自信。后来出差的时候也不再害怕跟人聊天了,感觉光自信就让自己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其次是基础。以数学竞赛为例,我在初中几乎没有受过任何数学竞赛的训练,但我后来通过竞赛保送生考试,也足以证明掌握好基础有多么重要。其实很多学科都有类似的情况,当你掌握好基础知识,再去深入学习这门学科会变得非常轻松,因为之后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在基础上再添加一些新东西,每次都只是学这点新东西而已。
如果真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我觉得针对数学来说是建立体系。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它通常会先定义一些公理,比如1+1=2;再由公理去推出一些定理,比如2-1=1,或者2*3=2+2+2=6;再由定理去推出一些推论,比如6/2=3。这只是一个例子,而整个数学体系就是由这样的一个个公理定理推论构成的,逻辑非常严谨。只要脑子里有了这样一个体系,你就能融汇贯通,对每一道数学题都能有一个最基本的思路。而数学竞赛就像是一个脑筋急转弯,在这样的一个体系之内动用一点奇思妙想就可以解决。
感觉分析自己小时候为什么成绩好特别地不要脸,但是假如能够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不仅对自己的未来有帮助,可能对别人也会有所帮助。自信和掌握基础可以应用在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而建立体系好像只能应用到理工科这种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