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半费之讼”案,著名诡辩学者普罗塔哥拉和他的学生爱瓦特尔因为“一半的学费”各执己见,对簿公堂。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普罗塔哥拉招收了一个学法律的学生,名叫爱瓦特尔。师生曾商定学费分两次付,一半学费规定在爱瓦特尔毕业时付,另一半学费规定在爱瓦特尔出庭第一次胜诉后交付。但爱瓦特尔毕业后迟迟没有出庭,普罗塔哥拉急不可待,便决定向法庭起诉,要爱瓦特尔付另一半学费。
普罗塔哥拉对爱瓦特尔说:“如果这次你胜诉,你就应当依照我们的合同付款;如果你败诉,你就必须依照法律的判决付款:你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总之你都得付款。”
爱瓦特尔回答说:“如果我胜诉,则依照法庭判决我不应付给你;如果我败诉,就依照我们的合同,我不应付给你:所以,不管胜败我都不应付给你所要的款。”
这里,老师用一个不合逻辑的二难推理来为难学生,学生也用一个相反的同样不合逻辑的二难推理来回敬老师。这就是两千年来被称为悬案的“半费之讼”。到底另一半的学费付不付?
后世学者不断寻求解决的方案,其中最有创意的是“两次分断法”:先判学生胜诉,即拒付另一半学费。然后老师不服,再次提起上诉,由于学生已有第一次出庭胜诉的事实,此时可判老师胜诉,收取另一半学费。
这师生二人在使用二难推理时犯的是同样的错误,都违犯了同一律的要求。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维必须保持其确定和同一,而他们判断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判决”,一个是“合同”,这就违反了同一律必须保持“确定”“同一”的要求。
同时,也违犯了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要求。因为,矛盾律要求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做出两个互相矛盾的断定;排中律又要求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须明确地肯定其中之一是真的,不能对两者同时都加以否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