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是给自己很多无以言表的感悟。每个人在刚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后来的轨迹却有天壤之别,原因并不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自己的选择,其实在起点就已经被家庭格局所注定。
孩子在学习认知阶段,不管以辅助引导的方式还是以说教打骂的强迫方式,都应该为孩子未来的成长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永远追求更高目标的习惯,这是孩子成年以后步入社会立足的根本。
很多人在叛逆期到来前是家长口中的懂事孩子,让表演就表演,让给叔叔阿姨敬茶就敬茶,但是很多这样的孩子在成人以后却失去了各种能力,因为这些孩子在小时候已经被父母不知不觉间当作是营造虚荣心的工具。
当然并不是所有这样做的都是同一种心理,有些人是早已经培养好了这种能力,很自觉的去做。另外一些人便是一直发布命令。而后面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就是强大的控制欲,强大的自私心,甚至把亲生儿女当作消耗品,同时灌输是为了孩子好的想法。小时候吃饭穿衣,娱乐或是看书;中学学生时代分文理选专业;大学时代挑选男女朋友,安排工作;步入社会选择结婚对象。一步步全都安排完整,也许就剩下替儿女和结婚对象结婚了。
只要生活中多留心就不难发现,被耐心引导成长的孩子不管在人生哪个阶段都比控制下的孩子有更强大的自主能力。中国讲究中庸之道,讲究和。不可极端,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这个度很难拿捏。但是总有人越拿捏不住,越是不去提升自己,反而更加极端。就像这个时代很多人自己因为没有能力而充满恐惧,这些人不想办法消除恐惧,反而要把恐惧传递。
比如有人怕劳累,就给孩子灌输娱乐至上;有人喜欢肆意发泄,就给孩子挑选老实人作为结婚对象;有人不喜欢奔波,就给孩子灌输在父母身边什么都不怕,父母养孩子一辈子。这都是为了孩子好吗?娱乐至上,早晚会被生活娱乐;老实人在无法忍受以后也会变的不老实;而这些人觉得怎样才能把孩子养一辈子呢?
每个人的未来都是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正常的生活和健康的思想,不以道德绑架孩子,不以自私约束孩子。否则为孩子好早晚会害了孩子。
仅代表个人的、片面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