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和

作者: 引柱 | 来源:发表于2021-03-22 17:59 被阅读0次

永远不要去逃避当下的每一个感觉。感觉来到时,你一定要随顺的去体验每一个感觉,不要逃避。

如果逃避,之后这个感觉还会创造一个新的事情让你去看到它、面对它、体验它、接纳它。

遇到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踏踏实实的去流经情绪,跳过了体验情绪,直接来到切换真相的话,事实上你只是避开了那个情绪,它还会再来的。所以,那股情绪还会重新创造一个新的剧情直到你能够完完全全看见它和接纳它。

流经情绪只是为了让灰尘脱落、你的心性显现出来,这个时候,跟随你心的指引,带着你走接下来的路,带着你去创造接下来的剧情。

恢复本自清静,不是靠你压抑情绪、逃避情绪、抗拒情绪得来的。是格物致知,是忍辱。那个忍,是随顺,是顺受,一旦你体验它、经历它,你会发现很奇妙的事情:外在发生任何事情,你发现你的心平静了,你发现你和平了。这个是通过不断的格物致知,你自然能达到的状态,根本不用用意志去控制。

真相的感知状态其实就是回到那个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如如不动的那个空性的状态。空性的状态,它是看待一切,它知道都是假的,都是幻像;它同时也知道一切都是它创造的,它充满了喜悦,充满了和平,充满了满足,充满了宁静,这就是源头的状态。

必须事上练心,否则的话,虽有多闻,若不修行,如人说食,终不得饱,与不闻等。

相关文章

  • 致中和

    我们都想在物质世界中过得更好,活得丰盛,富足,自在,甚至成佛成圣。可人性的贪嗔痴慢疑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烦恼,大部分人...

  • 致中和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闻,恐惧乎其所不睹...

  • 致中和

    精神劳则越,耳目淫则竭。

  • 致中和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 致中和

    永远不要去逃避当下的每一个感觉。感觉来到时,你一定要随顺的去体验每一个感觉,不要逃避。 如果逃避,之后这个感觉还会...

  • 致中和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 致中和

    致中和,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礼记》中庸篇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 致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 致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

  • 古石刻 石匾

    【 中庸之道 • 致中和 】清早期,64~34,厚9。青石。中庸之道在于“致中和”并且经世致用,体现为中和之天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中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ct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