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先秦文化,有一所赫赫有名的学宫,是绝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恒公远见卓识,创办了“稷下学宫”。学宫以极为优厚的待遇广招天下贤才,使得诸子学术在这里达到巅峰。
当时的稷下学宫,思想开放,各种学派和思想大融合,其中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中国作家、文史非虚构作家——陈歆耕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重大历史文化事件,写下了《稷下先生》这本著作。他以稷下学宫为全书的核心,将笔触深入到中华文明的源头之处。
《稷下先生》通过对稷下学宫的深入描写,以小见大,展现了中华文化自信的万千气象,找到了一个讲述中国故事的绝佳切口。
陈歆耕先生在书提到:学宫中的学子们享受着士大夫的俸禄,却不受政务之劳苦,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脑洞大开,将那些有助国家治理、有助社会祥和、有助百姓安居乐业的奇思妙想迸出来。
这些学子们大多数都是心怀天下苍生、心系国家命运的知识精英,而非只是享受优裕生活待遇,无所事事的读书人。也就是说他们是“贤人”,而不是“闲人”。
值得重点提出的是,《稷下先生》的讲述方式非常的巧妙。面对先秦学术这一复杂且艰涩的内容,陈歆耕先生没有采用学院化的概念语言进行论述,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以讲述稷下先贤故事的形式来呈现。
比如在卷二《面刺寡人》一章中,作者足足讲述了 24 个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各自相对独立完整,却又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与主题上的递进关系。
使读者能在阅读一个个生动故事的过程中,仿佛穿越回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亲眼目睹稷下先生们的风采,亲身感受他们思想的碰撞。
这种化繁为简的方式,成功地让艰深的学术思想变得通俗易懂,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还是普通的历史文化爱好者,都能轻松地沉浸其中,领略先秦学术的魅力。
全书摒弃了编年体的传统写法,除了对稷下学宫基本面进行必要的考据外,更多地以精彩的剧情和故事来吸引读者。
这种创作理念类似于 “故事新编”,以史实和人物承载深刻的史识。这种方式也更符合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能够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历史文化知识,在普及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