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圈随笔-生活工作点滴简友广场
要把理财作为我们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

要把理财作为我们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

作者: 乌托邦与撒哈拉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17:43 被阅读3次

目前网上热传的一份帖子《深圳两房一车,中年失业,引发家庭悲剧》,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中产阶级的这种焦虑症究竟从何而来?

身负重任的他们,又如何和自身的困境共处呢?

0721晨读:

01

中产,你要的太多,其实没那么坚强

中产阶级的生活什么都不缺,却在面对日常生活的起起伏伏时,脆弱得不堪一击。

虽然依靠自己的打拼,赢得了这一代生活的逆转,却难以将信心延续到下一代。只敢认认真真地生活,靠消耗健康和精力卖命工作,却不敢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表面上优雅风光,其实早已心力交瘁。

都把眼睛盯在如何赚钱上了,而忽视了一些东西,那就是整个家的合理安排。

02

家庭财务出问题的万能答案:买了负担不起的东西,上了输不起的赌桌。


03

中产阶层的财富焦虑:如果不买房,还能买什么?

中产阶级对财富增值也充满疑问。他们的可投资资产也许只有几万,或者10多万乃至上百万元。他们可能已经拥有一套仍在还贷的房产,或许还在为首付奋斗,他们身在北上广或者二线、三线城市,但困惑似乎是一样的:房子还能买吗?如果不买房子,手里的钱——不管是多是少,又该如何跑赢通胀,获得增值?

一种难言的焦虑感在不同市场、不同人群中蔓延。尤其是中产阶层,他(她)好像“病了”,得了财富焦虑症。

04

有钱却不富有:中国中产阶级焦虑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一个城市的白领,被人称作中产阶级,每天享受着让别人羡慕的生活,但是却时刻在担心。担心我今天所从事的工作,明天会不会被辞掉?今天身体很健康,明天会不会因为一场大病而致贫?今天的职位明天还有多少上升空间?今天疲于奔命,明天老人谁来赡养?一次大规模裁员,一场可能存在的降薪,股票的波动,税率的调整,甚至是住房公积金的调整,都能让我从睡梦中惊醒。

这就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他们仿佛拥有着让人艳羡的生活,有着房子,车子,他们可能收入不少,但是大部分人都会在说钱不够用,这就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现状。

中国的中产阶级表面上生活风光,工资不低,储蓄不错,但是如果仔细问他们,未来的潜在支出并不低,子女的教育,医疗的准备,养老金的储备,子女的结婚,个人职业生涯的培训,以及可能存在的大宗开支(如购车,房屋置换)等等。

这每一笔开支都不会低,有人测算过如果要在一般水平满足中产阶级未来的这些开支的话,那么一个压力不大的中产阶级家庭,在还完房贷、车贷等一系列贷款之后,必须要有现金存款在550-650万之间,而这个标准对于当今中国的中产阶级而言恐怕并不轻松。

但是,这些都是一些表象,那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国家刚刚发展起来,对于我们而言所谓的公共社会福利尚未建立,在中国除了最基础的低保以外,大部分的日常支出都是需要家庭来自己承担的。

对于中国而言,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群体是中国能否启动消费,稳定社会的关键,但是中国需要的不是现在这样的夹心阶层,而是在完善了社会保障之后,真正可以有钱有闲,享受生活,敢于消费的一群人,他们才是中国发展的脊梁与支柱。

05

一定要持续学习,要给自己留后路,在日常工作之外,时不时自问:“假如我现在离开了,我能做什么养活自己?”

主人公过去十年是安安稳稳的十年,也是“温水煮青蛙”似的十年。

在大机构工作,按部就班是常规,工作随便晃几下,几年就过去了。

像主人公那样埋头工作,很容易对外部世界的巨变视而不见,缺乏思考的结果,必定是陷入习以为常的路径依赖,直到有一天,你被狂风抛如一个陌生的世界,没有准备的你,顿然发现麻烦大了。

06

在财务评估上,宁可悲观,也不可过度乐观。

在高生活成本的城市,对中产之家来说,最好还是夫妻双方都有收入,就像《小别离》里面方圆和童文洁一样,就算方圆一度被医院辞退,做到企业中层管理的童文洁还可以独当一面,一家子不至于慌忙失措。

07

风险时代,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做好最坏的打算。

主人公今天的困境,可谓三重风险的叠加“个人能力风险+企业风险+国家政策风险+”,你的个人竞争力可能会被市场淘汰、收益下滑的企业可能要炒掉你、国家楼市政策可能要变,这些风险始终存在,但经常被麻木的惯性给忽略了,主人公显然忽略了种种风险。

08

温水煮青蛙,不小心就被煮熟了,想跳也跳不动了。

在该奋斗的年纪不去奋斗,难道要等到老了,再去奋斗吗,贪图一时的享乐,只好困顿一生。

别说这是鸡汤,这就是现实生活,每天我们身边会发生多少这样的事情,大家从新闻都可以看到,只是从新闻上只是阐述的事情的来由。

09

不要焦虑,我们要活在当下,做好当下的每件事情,同时眼光要放长远,及早未雨绸缪,然后脚踏实地。


10

要把理财作为我们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

记得在哪里看到一句话:“认知,几乎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技能再累加,也只是熟练工种。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不可量化的。”

有的人认为,这大概是很多人理想的状态吧:不用上班,不用为别人打工,可以躺着把钱赚了,多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把理财作为我们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qm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