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诗可以歌之后,妈妈告诉我,文也可以歌。她年轻时唱过毛主席语录。
我有另一个文可以歌的例子,就是赵照的新作《声律启蒙》。
“云对雪,雨对风,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两岸晓风烟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对仗的世界里,童声朗朗,风光明丽。
从前小孩子四五岁开蒙,先从三百千学起(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后从《幼学琼林》中学典故,从《声律启蒙》中学对仗。继而写联、写诗、写文章。
话说我一直不喜银行送的春联,内容俗气不说,规则从来不对,贴在门上会被嗤笑的。
对仗讲究的是上下平仄相对,词性一致,且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因迁徙口音的变化,古人平仄又与今人不同,例如从一数到九,只有三是平声,其余都是仄声。我只通皮毛,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深入研究下。
我小时候,特别喜爱读书人卖弄聪明的故事,比如有个富商,门前种了大片竹林,邻居穷书生过年时贴出对子,“门对千竿竹,胸藏万卷书”。富商一瞧,呦穷鬼气魄不小,我的竹子不许你写!于是连夜截之。书生早起各加一字,“门对千竿竹短,胸藏万卷书长。”依旧应景。
还有苏小妹三难新郎,其中一难就是对对子,良夜月溶花淡,她提笔写下“闭门推出窗前月”,有情有景,动态十足。可怜少游兄苦思半夜,忽见有石子入井,水波荡漾,他灵光一现,对出“投石冲开水底天”。嘿,你。猜石子是谁投的?
同样还是女子聪明的事。说某书生被同窗出了题,是“踢破磊字三块石”,他对不出,怏怏回家。媳妇儿正在窗前裁衣,冲口而出“剪开出字两重山”。他依样葫芦,结果被同窗识破,是女人对的吧?大丈夫当对“劈开”,女人才刀刀剪剪的。
聪明人的世界特别有趣,类似故事可以无穷罗列下去。
套句冯唐的诗结尾,美好的事物有:
苦思冥想的句子/夏代有工的玉/二十多岁的你。
不信?对下“烟锁池塘柳”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