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随想

作者: 珏莹_b025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09:47 被阅读47次

    三尺课桌,书立高高架起;窗帘紧闭,驱走阳光只剩下阴影。这就是我们的世界,在这个有些逼仄的小天地里,听课、朗诵、书写,目的只有一个:学习,不停地学习。

    可是,谁愿意抬起头来,放眼百川,心系家国?谁抬起头来,执一盏青灯,守护人爱的玫瑰?古时读书人诵四书,五经只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为修炼自身自身塑造完美人格。而在世风日渐浮躁的今天,读书学习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途径,甚至沦为跳板。“不苦辈子就苦一阵子”,“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些雷人的标语,激励了无数考生勇往直前,也令人胆战心惊。难道学习仅要一个“苦”字便可以搪塞?难道读书只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不,人生在世,倘若价值观未立,纵使名满天下,内心也是惶然的。孔子云:“三十而立”,可是你知道吗?孔子成功之前走过了漫长的人生修炼之路。

    他去参加季氏的士人聚会,被人羞辱。他含着热泪,到国外求学,青灯一盏,默默吸收文化泉水的滋养。孔子的路越走越宽广,季氏骋他做会计,管理牧场,他认真学习社会知识,完善刻苦攻读,“不知东方之既白”。他创办私学,将小六艺发展为大六艺,四方人才云聚,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力学议政,意兴飞扬。否极泰来,他又遭遇挫折。鲁国权臣季孙氏僭礼,孔子义正辞严:“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受到冷遇和打击,他悄然出国,入乡问俗,入邦问政,不断磨砺自己。心底的圣泉点点汇聚,发出晶莹的光,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终于,祖国向他发出召唤,游子归来。

    孔子的一生,是不断求学,不断思索的一生。与我们不同的是,孔子的学习是人格上的沉淀,而不是整天面对白纸黑字的呆板记忆;孔子的实践是为理想的献身,而不是整天埋首于一本本资料,一摞摞试卷。即使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你我无能为力,但仍要做一汪纯净的泉水,即使身处地下也要心系蓝天,在点滴中汇聚无声的力量。

    学习,只有回应现实才能擦出最灿烂的火花。孔子围绕仁和礼建立的学说,回应的是现实社会秩序的紊乱以及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墨子围绕兼相爱,交相利建立的学说,回应的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亏人自立的世风;孟子建立的仁义仁政学说,回应的是功利主义甚嚣尘上以及率兽食人,好战士杀的暴政;庄子安时处顺的思想,蕴含着灵魂在现实压迫下的挣扎;其以无用为大用的思想,则回应着把生命当做工具的价值观对生命尊严和价值的戕害。先秦诸子的学说,屹立于书案,更璀璨于山河。因为这他们是对社会的回应,是仁人志士们的一腔热血,赤子之心。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即使无法达到,也要抛开浮躁,抛开功利,在责任与担当中寻找永恒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章

  • 考前随想

    三尺课桌,书立高高架起;窗帘紧闭,驱走阳光只剩下阴影。这就是我们的世界,在这个有些逼仄的小天地里,听课、朗诵、...

  • 考前随想

    第二天是决定命运的大考与正式毕业。 阴冷的风和夹着几滴冷雨,头顶是灰蒙蒙的天空。周日的下午,校园主路上没几个人经过...

  • 考前随想

    昨天差不多是玩了好久的手机,因为人多,今天一定不能再玩了 考前要再过两边书

  • 高考前随想(一)

    是不是当渴望被现实撞得支离破碎后,才能称之为渴望?是不是只有当王冠掉落时,坏人才会笑?是不是所有的美好都在黎明前消...

  • 高考前的随想

    今天忽然想到了一句话,牵着蜗牛去散步。想象那个情景是多么的美。多么的安之泰然。 这句话一般是用在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教...

  • 2019-06-04

    高考前学生家长的随想 点点清荷 一年一季的高考马上来临,通常学生会...

  • 校园小记 目录

    一:月考前1 二:月考前2 三:月考前3 四:月考前4 五:月考前5

  • 2017

    随想

  • 随想

    随想

  • 随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考前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vq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