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儿子下了语文课回来,给我讲陶渊明隐居:“他挺有意思,在闹市隐居,他说心灵不为世事是最好的归隐。”
我听着,学习着,搞不明白,一个能说会道的家伙,怎么不会写作文呢?
背了那么多古诗文,一点感触都没有吗?
跟他学习《出师表》的时候,对于“鞠躬精粹”这四个字有了更加深刻的体味,再看三国,最后辅佐的刘禅,居然手扶棺材,双膝跪地,俯首称臣,为求安度。
读完林清玄这篇小文,更觉得人的心灵才是道场,真正的隐士是心静,处于闹市而不恋红尘。
想来这种心静多么违背当今社会的浮华与繁华,尽人均怕孤单和寂寞,实为最怕失去人脉。
天天叫嚣的“格局”,哪里还有什么精神所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多么需要扶正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