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土故事
窑场系列之往事拾珍

窑场系列之往事拾珍

作者: 秋翁翁 | 来源:发表于2019-02-12 02:26 被阅读4次

沿河长出的村庄之间离得都不太远,但村与村之间的“隔阂”却是鲜明的。比如我在自己的村里怎么呆着都很舒适,但到了邻村就变得鞠躇起来,因为这里的村庄都是机警的,但凡非本村的人进村就触发了整村警戒的神经。所以一般我非要经过其他的村庄的时候就要满脑子想着赶快逃离,要么满脸全身都显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凡有村民出来倒脏水,都要问一句,“谁家的?”有亲戚在这村就赶紧报亲戚的名儿,没有亲戚的赶紧回一句哪村谁家的,这个时候不得不报父亲的名字。方圆上下的村民似乎都是熟识的,报父亲的名字对方立刻就悟到了,道一句长长的哦。

舅家在罗家岗村,早早年间那里应该是富家大户的宅第,可惜白起拔了焉郢上千年地衰败下来就变成黄泥岗上现在的样子。1981年村前水田东边修马路把富家大户的祖坟掘了,结果路修多远枯骨就摆了多长。1989年村里村民修房子又掘出了古坟,省里的考古专家到村里掘了几天几夜,出土了东周时期的车马坑,长宽都有十多米,坑内有葬车7辆,驾车马18匹,是当年省里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村里着实热闹了一阵,方圆内的乡民也赶过去看,本来说要在原址上建博物馆,但后来把车马坑连土带骨拉去了省博物馆,罗家岗便又变成了破败的样子。

夏天我常常要去舅家呆一阵子,舅家门口有几树枣,偏我去的时候枣都是青绿的,一个夏天都等不到能吃的时候,有时就跟表妹摘几个青的没滋没味地尝尝。

母亲在娘家是行小的,在娘家的时候也是被宠着的,到我去舅舅那,舅舅也就宠着我。几个表兄也都让着我,但这也带来不好的地方,比如表兄们夏天常常去武当湖捞菱角、摘鸡头包就不爱带我去,怕舅舅、舅妈吵他们。我在舅家的玩伴只有表妹了,表妹便带我满村跑,渐渐的整个村子都知道我是谁家的外甥,见到我就能报出舅舅的名字。

去舅舅家的线路有几条,走大路要远一点,母亲有时候带我们走小路,沿着阡陌走,中间要过拉河。拉河上没有桥,只有一个船夫在两岸绑上纤绳,驾一条木舟,我们就坐上这个木舟,船夫拉着纤绳把我们送过河。

我便猜想这可能就是拉河得名的原因。

拉河又叫长渠,官名叫白起渠是白起水淹焉城的时候留下的,白起破鄢郢导致了故乡上千年的破败,却留下了一条长渠滋润了万亩良田。

我家也是破败的样子,我记事的时候家里便剩不下什么东西了。我的玩具只有祖父的全铜水烟袋和一大把一大把的铜钱,再有就是祖母的首饰盒,小指头粗的银发簪和银发髻,以及铜马鞍这些物件。水烟袋很沉,很精致,我拿在手里来回晃,上面的铜盖一开一合撞击出叮咚叮咚的响声。

后来我又陆陆续续从堂屋顶棚上找到了胡琴儿和线梭。胡琴儿尽管保存的很好,很精致只是早就没有弦了,我就拆了琴杆和琴轸玩儿。祖母说原本家里的锣鼓家什都是全套的,民国二十四年发大水,家里的物件便都泡在了水里,一家人逃到房顶日日夜夜听着锣鼓家什在水里漾得咣当咣当地响。线梭是祖母纺线用的,也很精致,顶棚角落还有几具纺车。有一年新棉下来,祖母便让母亲把纺车搬下来,跟母亲一起熬了几个日夜纺了几匹布,又从田野里挑了蓼蓝草回来熬了汤染出几匹蓝布,给我们姐弟一人做了一身衣衫。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动过它们,我们姐弟也都换了的确良的衣衫。

房前还有一盘磨,我小时候经常在上面玩儿,每当新谷新麦下来母亲便把我轰下来,收拾干净,碾出新米新面来尝鲜。有时候祖母驾了牛,铺上大麦碾出大粒儿的筋斗的大麦仁儿做顿大麦饭。祖母往磨中间边扫大麦边讲这盘磨的故事,这是祖父置下的。解放后破四旧,村里来人非说这是旧物,要拉走,祖父不让,因为祖父在村里有些声望,村里拿祖父没有办法临走恨恨地要求祖父把石碾两侧的八角星凿了。石碾是花岗岩的,坚硬无比,祖父埋头凿了几天也凿不掉,一生气就不再管了。村里就又派人要把磨盘拉走,祖父说你们拉走磨盘,稻谷麦子下来我一家人吃什么,还是把着不让,村里没有了办法。因为父亲早先在城里上学,村里没几个识字的,便把父亲从学堂叫回来当了会计。后来鄂西化工厂又来招工见父亲有文化就把父亲招走,吃了公家饭。村里的人不敢惹祖父,就把事情上报,然后政府就把父亲叫回来重新当会计,又吃了农家饭。邻居都替父亲惋惜,祖父倒是没觉得可惜,他是想有了这盘磨家里人就不愁吃喝了。

家里能找到的旧物还有一把祖父的马刀。刀身修长像牛尾的形状,泛着绿莹莹的光,万字状的护手,刀把缠着红绸子甩着红穗子。每年正月十五,村里进行撵毛狗的活动的时候,我便挎在腰间装样子。父亲说祖父在过日本兵的时候,是村里的保长,每天刀不离身,连睡觉都要把刀放在枕头下面。

祖父犟,父亲也犟,结果一家人都性子要强,母亲说穷鼻子硬。家里有祖母,还有我们姐弟四人,多数是要张口吃饭的,母亲就日夜操劳,父亲在队里当会计,有时间又在队里做木工,我们姐弟也自小随父母劳动。辛苦是辛苦点,但一家人衣食有着落,也倒是过的安安稳稳。

六十年代末,父亲买了辆双喜牌自行车,这是村里第一辆自行车,父亲报账骑着它,我们姐弟也都是用它学会了骑自行车。八十年代初,家里又买了台红灯牌的收音机,父亲做木工的时候开着,有时候也咿呀咿呀呦地跟着锣鼓点唱。

2019-2-11

相关文章

  • 窑场系列之往事拾珍

    沿河长出的村庄之间离得都不太远,但村与村之间的“隔阂”却是鲜明的。比如我在自己的村里怎么呆着都很舒适,但到了邻村就...

  • 窑场系列之明堂其人

    明堂其人 窑场在村西南的荷塘边上,走出村西没有树木房舍遮挡一眼能看见。早年间窑场是村里的土地庙,解放后拆庙...

  • 唐代洪州窑青瓷武士俑品赏

    (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六) 唐代洪州窑青瓷武士俑(高21cm) 洪州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青瓷窑场,唐代六大青瓷名...

  • 唐•长沙窑鸟纹盏

    (蕉石堂古瓷赏珍之七) 图蕉石堂藏瓷 唐•长沙窑鸟纹盏 (高4.2cm 盏径23cm) 长沙窑也称“铜官窑...

  • 窑场系列之六哥有点傻

    我们一个村的居民细致掰呲起来都有亲戚关系。大姓有两三枝,小姓户来村也已历三代以上,解放后除了姻缘嫁娶几乎没有人口流...

  • 朝花夕时才拾也可(七)

    朝花艳丽,映衬晨曦; 熟视无睹,思之依依; 夕时拾之,珍而又惜! ①君之文意,阐述道理极是...

  • 冬日拾珍之福星农庄

    有你的地方 再清幽的山林 也能洒下一片阳光 攀住过客 不是依恋,是为了 有一方土,开出清纯的模样 津津乐道 土豆的...

  • 大发窑往事(连载)

    我们大发窑问人渴不渴叫"炕不炕", 埋怨办不成事情叫“球也卵不成。 洗澡叫“退皮呀“。 想找人的事儿叫“罗喳"。 ...

  • 阿胶拾珍

    阿胶拾珍 谭克陶经验胸痹忌胶 退休女教师杨某,住长沙市北区,患鼻咽癌,经化疗后癌细胞已被抑制,病情稳定,因四肢皮下...

  • 天冬拾珍

    天冬拾珍 张锡纯经验 崔某向染咳嗽,百药不效,后每服松脂一钱,凉茶送服,不但咳嗽痊愈,精神比前更强。迨读《医学衷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窑场系列之往事拾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fh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