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梳理一下重点吧。
1、科研
目标还是去一个大学当老师,吃定科研这碗饭,不能被其它路诱惑走。所以,重点还是科研能力,写文章。
那么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
- 看文献,每天一篇;
- 长时间投入的能力,比如至少9小时,目标是11个小时;
- 看到未来的能力,至少2年;
- 从无到有的规划能力;
- 从无到有的执行能力。
2、成长
成功是一个结果,成长是一种状态。成功有结束,成长没有结束。
以前我很怕一直成长,好像人生没完没了,得一直努力,想的等......了,就可以......了,之后就再也不用努力了。
可是经过3年左右的挣扎,明白了,我可以选择死,但是我没有选择死,那么久选择了活。那既然选择了活,就没有理由不活下去。既然要活下去,有两种,一种是蒙蔽着,不把自己活出来,心里有向往不去追。一种是让人害怕的,去主动走到未知里面,迎接自己的命运,做只有我才能做的事情。
我尝试过,把房子,好工作,当做我的奋斗目标,简单轻松,而不去想人生或成长的问题,可是我反而更加痛苦。我不去找死神,他还是会来,等他找到我的时候,比我找到他的时候,更加让我颤栗。没得选,只能主动找他。
那么现在的路,就是我选择的,我选择活,选择活成我自己。
那么,就得谈个方式了。
- 继续深入读儒家;
- 继续学习脑科学,这些实实在在的科学知识,足够我们克服很多意识上的问题了,远不用哲学宗教;
- 继续读书,一切自己喜欢的书;
- 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把自己想想成筛子,风会从身体穿过。我会恐惧风带来的感觉,有时会把风挡住,不让它经过,害怕它穿过身体的感觉,比如,我控制不住它;它是凉的;它会让我死;我不知道它是什么。然而,只有接受它,感受它带来的感觉,并且熟悉那种凉凉的感觉,我们的人生才会开始,才会展开。
- 逐渐拥有把恐惧放到一边的能力。我们太脆弱了,恐惧大大小小的事情,这个时候,不应该质疑那个事情本身的恐惧性,不该质疑我们应该不应该恐惧,而是把重点放在,如何在有这个恐惧的情况下,我还能做我应该做的事情。
我想,我会逐渐地不再把成长当做是迫不得已的任务,而是主动给自己的武器和盔甲升级的手段,成长越多,武器盔甲越高级,我能实现的自己,就越充分。
最近2个月遇到的一个极大的困难,正在慢慢消退,结果还没出来,不过在和它相处中,更加了解恐惧了,更加能把它放到一边,我做我该做的。并且,我踏出去两步,一步是面对恐惧,一步是面对自己以后的人生。
这两个,我都必须保持开放,主动去迎接,时间是我手里的钱,我要想,用这些钱来买什么。而不是,时间是我的镣铐,我想尽快挣脱。这个转变很难,没关系,从最小的开始,比如,每天默念,时间是我的财富,我决定用它买什么。时间长了,内化了,观念就会转变。
比如,我可以用我现在的东西,创造什么,而不再是被逼无奈地积攒力量,等有了再说,其实现在就可以做,现在开始,就已经算是创造了。比如,有人问一个小说家, 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小说家;小说家说,你坐在电脑前,敲下第一个字,你就已经是一个小说家了。对啊,就这么简单,我们其实已经可以不用证明自己的能力,只管发挥出来就好。
3、英语
重点放在一点,口语,其它顺其自然,顺着喜好随便。
因为口音地道的发音,真的是太迷人了。
其它的没时间扣,不是重点。阅读反正够用,写论文又不用文笔多好,写最简单的句子就好,重点是内容。听力反正现在还可以了,又不用,没事多听着点就好了。
唯一需要花时间琢磨做好的,就口语这一个了,那重点挑出来,放弃掉其它几个,再难也不难了。
4、结尾
人大抵都差不多,人生的终极答案其实很简单,3句话:
我的生命是我的,我有权利去操作。
我的人生是我的,我有权利去操作。
社会和世界是我的,我有权利去操作。
人的思想大抵都差不多,很多人追求了一辈子,得出的结论都很相似,如同黑塞,如同鲁迅,如同康德,如同海德尔格,黑格尔,孔子和孟子,如同米兰昆德拉,每次看到不约而同的终极道理,一方面欣慰,因为有参照,不会差太多,一方面警惕,如此简单,却追求一辈子,肯定不是那种知道就得到的东西。所以,要做出来,在每天,每件事情都必须做出来,没有退路。
我的心声可以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段话说明,人家写的果然比我好。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我把这段话写了下来,每天念几遍,说的就是我。还有张悬,通过她的看法,你会觉得她懂,她已经知道了人生的真谛。有时候你会觉得,这是战友,能多一个,是一个,有这样的战友,真是好。
加油加油,我的人生要来了,我要迎接我的命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