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告诉我们,在不断地练习与不执著下,努力使心灵稳定、不变的过程,谓之练习。当你练习一段时间、没有间断、尽一切努力热忱,这个练习将温故不移。
《瑜伽经》第46条说道:稳定的舒适的姿势就是瑜伽体位法。
所以瑜伽体式练习不是通过努力练习才会进入到稳定舒适的状态,而是当我们进入一个瑜伽体式时就是在当下找到稳定舒适的感觉,我们不是向稳定舒适出发,而是从稳定舒适出发。
西方的练习如健身是为了外在展示和战斗的功利练习,追求的是肌肉的力量,东方的练习无论太极还是瑜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追求呼吸的力量。
当然通过长久的瑜伽体式习练确实会让我们收获身体肌肉的力量,如腹部、背部、腿部、手臂等骨骼肌的增加,但这只是自然而然的附属品,是结果不是目的。
瑜伽练习的目的是追求呼吸的力量,通过呼吸的力量来引导身体进入到稳定舒适的体式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呼吸中去维持体式的稳定和深入,在长久之后,肌肉的力量和柔韧都会自然开花结果。
当瑜伽体式稳固之后,瑜伽行者要遵守有益的饮食节制来锻炼呼吸控制法,呼吸控制法除了对神经、腺体、肌肉作用外、还会对精微能量起作用。因此,要有严格的呼吸配合、意念观想甚至冥想,所以,最好是在瑜伽体位法熟练后再开始呼吸控制法。
《哈他瑜伽之光》认为,呼吸不稳定,意识也不会稳定,通过呼吸控制,瑜伽人可以达到意识的稳定,这里的呼吸和意识联系在一起,这是呼吸控制法最重要的方面。对呼吸控制的越好,对意识也就控制得越好。控制了意识,也就控制了注意力,感情和欲望。
所以瑜伽体式练习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练出肌肉和他人去战斗,或者利用身体的优越炫耀给他人看,而是为了更好地进入到呼吸控制法(生命能控制法),目的是通过呼吸控制法,让感官回收,心灵集中,从而进入禅定和三摩地。
三摩地又称为无限的喜悦,经由心灵集中和禅定,自然会达到三摩地。三摩地是所有瑜伽的目标,在这个境界里,个体意识和宇宙意识合二为一,低层次的小我已扩展为宇宙大我,这是灵性上狂喜的状态。由物质所得到的不过是相对的快乐,很容易被相对而来的痛苦所抵消,在三摩地中,我们所得到的是全然的喜悦。
瑜伽体式的目的呼吸的力量,而肌肉力量和柔韧的获得只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在瑜伽练习时只是急功近利地追逐肌肉层的练习,而忽视了呼吸的品质,那么就会失去当下体式的稳定和舒适,最后也许肌肉的力量和柔韧也会获得,但是却会失去更多,比如呼吸仍然很急促,心仍然浮躁傲慢,焦虑不安,这些都是违背的瑜伽的初衷。
我开始准备学习瑜伽是因为在内观禅修时听葛印卡老师的开示里提到说你们是瑜伽行者,我突然就领悟到瑜伽的本质和内观禅修的相通之处,即佛法戒定慧和瑜伽的戒定慧是相通的,所以很有兴趣,想要通过身体层面的练习来获得身心灵的整合。
所以,我练习瑜伽的初心一开始就不是冲着减肥或者腹肌和马甲线去的,但是在练习的两年多里,马甲线和腹肌却一直在我身上没有离开过。核心的力量在持续的练习中不断增长的,马甲线也是跟随着练习一直存在的,这只是一个自热而然的身体层面的结果。
但是瑜伽体式的目的却不是这个,瑜伽体式的目的是获得呼吸的力量,并进入到呼吸控制法的练习,从而更好地稳定自己的意识,让感官回收,心灵集中,进入禅定和三摩地,这才是帕坦伽利和所有的瑜伽行者们向我们指出的瑜伽练习的方向。
永远记住,瑜伽体式的练习要分清目的和结果,只要向着正确的目的出发,最后在过程中你也会自然而然收获其他正向的身体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