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这是作者几十年前的散文合集,只看了前面几篇,却已感动的泪流满面。
前面几篇讲了作者小时候的艰苦经历,母亲为支撑全家的生活没日没夜地纺线。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纺车经受不住高强度的使用坏掉了,家里一贫如洗,为了攒钱买一个纺车“我”毅然决然辍学上山砍柴补贴家用。
初到山上砍柴的艰辛,背着柴回家的兴奋,卖掉柴数钱的激动,买来新纺车对未来生活的盼头。母亲不停地把新纺车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而“我”白天除了工作晚上也没耽误学习,为了节省灯油和不打扰自己学习,母亲把纺车搬到院子里就着月光纺线。
当一切慢慢好起来,当大家觉得终于舒一口气的时候,父亲的一封书信让全家人号啕大哭。父亲觉得回家无望,耽误了母亲和家人,写信要和母亲离婚。而坚强的母亲的回信感动了很多人,不管有多苦有多难都不会放弃这个家,等着父亲回来的那天。
后面写到父亲用自己的方式对“我”的关怀,父亲得病逝世的故事。这些都是生活中平凡的经历,作者把这些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娓娓而谈。读这几篇散文的时候我泪流满面,边看文章边回忆小时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和父母对我的爱,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其实每一个人的经历写下来都是一部感人的书,千千万万平凡的父亲和母亲都是伟大的。在他们那个温饱没有保证的年代子女又多,生活充满了艰难。但是他们中很少被记录下来,被人阅读,被人感动,我喜欢写东西的原因之一就是文字可以记录生活,不会让自己的生活被时光埋没。
写作文是为了练习写作技巧,写文章却是为了写下最真实的心中所想。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早年有激情,见啥都想写,写得多,现在每每要写个东西了,想一想,又觉得意思不大,就搁下了。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欲语还休”了吧!
后面作者还写道:早年注重技巧,想着优美,现在多是杂谈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随心所欲,但都要是我生命中所体会了的东西。这也是是我正在追求的写作的最高境界,跳出写作技巧的圈子,随心所欲。
不知道我到什么时候才能像作者一样,用文字记录下生活中的感动,洗去写作技巧只留下要记录的真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