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楚辞六十五篇,包括屈原所作二十五篇和宋玉等人四十篇,其中两篇《招魂》和《大招》作者不详,有说屈原所作,有说宋玉或景差。
楚辞,楚人之辞,屈原根据楚国方言创作的文体。屈子之楚辞也是继诗经之后的伟大作品,义兼风雅,蔚然成风。司马迀《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明确列出的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渔父》见于行文中。《汉书-艺文志》列屈原二十五首,应该是最早辑本。从史记到汉书一百六十多年,这些作品经历怎样的流传过程?
承屈原文体的宋玉另有《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传世。楚辞推演出了另一种散韵结合的文体-赋,类似现在的散文诗。艺文志中列出汉代赋篇浩瀚,可惜大多散佚。屈子二十五篇扎扎实实地传下来,可见其生命力和影响力。
初读楚辞很痛苦,文义古奥不知所云,跟诗经比又太长。读下来发现弄明白那些名词就读懂了诗意,语言结构其实简单。就是那些名词,因为年代久远、文字演变,有些云里雾里。
读下来尤觉得屈子伟大,特别看完另四十篇后人作品。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原谅想到这么俗气的一句,这就是我的感觉,屈子作品給人的真实感和玄幻感同样强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