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每每读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段话都要一品再品,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之感。成长中的我们,终日忙忙碌碌,要面对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还有不堪重负的生活压力,写出这样的话应该是言由心生、自然而然的了。
一个中年人似乎更能够懂得朱自清各种复杂的心境、劳力劳心而不被人理解的情绪。是啊,有些事怎么去说呢,对谁去说呢?毕竟每一个人都有心酸不易,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汤水而过,为了一线的生机,为了倔强地活下去。
总得找到一个出口,总得找到一方天地,让人放下疲惫的身躯,让人不去理会世间的种种烦恼,让人能在自己的世界里短暂地一呼一吸。
真为朱自清高兴,他在月色的荷塘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可以卸下面具,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又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只是在月色荷塘下漫步一会,只是在座椅上休憩一下,只是听听渺茫的歌声,只是停停走走没有方向。这都没有关系,这样就很好,没有几个孩子吵吵闹闹的杂音,没有家庭琐事的困扰,没有有人在身边仍然感到寂寞的恐惧,没有白天里要装扮的各种角色和定位。
我心疼朱自清的处境,也特别能体会他各种心境,也如同他一般地在寻找宁静的空间,一处心灵的出口。
记得先前在村子里,我总是喜欢在村委会核桃园里去走走,累了就在树下坐一会,那里是一片宁静的后花园。
春天我带着村民种好些天的花,乐此不疲。一入夏,满园都是鲜花,姹紫嫣红的,好看极了。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忍不住留下匆匆的脚步,嗅嗅香甜的味道,露出甜蜜而满足的微笑。因为园子太大,浇水成了问题。我们便特意选择了生命力顽强的格桑花。格桑花色彩艳丽,花期很长,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开放。我欣赏这样的花,也曾在心里悄悄学习她这种低调谦逊又勇敢坚强的不屈品格。
如今回到了我本来的世界里。身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里,每天从学校到家,从家到学校百余步而已。一周也很难跨出这个院子的大门。不管我有多么热爱我的工作,不管我有多么喜欢这样的便利与节奏,但很多时候确实需要一方天地来舒缓自己,有一种孤独感强烈而生。
办公室是自己的,办公室又不是完全独立的空间;课堂是自己的,课堂又不完全是自己的,都不能不顾一切宣泄自己的心情。家是自己的,家也还有最亲近的人,因为亲近才需要留给最爱的人的永远是阳光与温暖。
什么时候是我的时间呢?什么地方是我的天空呢?
终于我在夜晚高楼之上的窗前找到了我的精神乐园。
先生挑选了窗帘,但我们神和谐地从来没有拉上过。在我家,窗帘左右两边被收敛起来,唯一的作用就是美化环境。或许正是因为有了窗帘的点缀,窗台就变得更加美丽和温馨了。
在这里,我能清楚地看到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能听到对面平房顶上驯鸽回巢的声音,能闻到空气稀薄并夹杂着淡淡的香气,能触摸我心底脉搏跳动的频率;在这里,我能看见旁边小鱼缸里欢快的小鱼总是那么无忧无虑,我能闻到并没有静心打理缺肆意生长的花儿的香气,我能感受到一家人团坐在桌前吃晚餐的温馨和甜蜜。
这不仅仅是一面窗,这是我眺望世界的平台,更是我放下疲惫、聆听自己、窥见灵魂的港湾。
兜兜转转一大圈。仿佛一切都已改变,又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回到起点也挺好,一切归零,让我重新再出发。”
心里这样想着,来到窗外,深情眺望,我的心比蜜甜、比金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