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被大白兔的各种跨界产品,轰炸的晕头转向。大白兔的味道延伸到了牛奶、奶茶、冰激凌倒还能接收,可以想象那还是大白兔的味觉。但是跨界到了唇膏甚至香水这种日化品,已经从食品迈了一大步到日化了,这种东西用起来不甜腻吗,明显给人一种廉价感,除非这两类产品就不打算盈利,只是为了主品牌的影响力。我现在已经对大白兔这个品牌的印象已经陷入混乱了。
首先我解释下品牌延伸,这里取自百度百科的定义:
品牌延伸(Brand Extensions)是指利用现有品牌名进入新的产品类别,推出新产品的做法。品牌延伸能够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推出新产品,因而它成为企业推出新产品的主要手段。
品牌延伸并非只简单借用表面上已经存在的品牌名称,而是对整个品牌资产的策略性使用。品牌延伸策略可以使新产品借助成功品牌的市场信誉在节省促销费用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占市场。
那么到底能不能延伸呢,我首先再引用《定位》这本书中的理论:
品牌延伸有以下几个原则:
1、预期销量:销售潜力大的产品不应该使用公司名,销量小的产品应该用。
2、竞争格局:无竞争的市场不应该使用公司名,竞争激烈的市场应该用。
3、广告资源:有大广告预算支持的品牌不应该使用公司名,预算小的应该用。
4、产品凸显性:突破型创新产品不应该使用公司名,货品化产品应该使用(如化学品)。
5、分销渠道:在货架上销售的产品不应该使用公司名,由销售代表推销的产品应该使用。
结合分析,我认为大白兔是搞过头了,可能短期来看提高了主品牌的影响力,但是长期各子品牌战线的热度过去,消费者归于理性时也就成为了累赘。
当然,美妆达人李佳琦也说过:大家买的不是大白兔本身,是童年回忆+一段故事+一个情怀,这确实也是老字号品牌的魅力。这个我不能否认,但是打情怀牌的国产品牌不少啊,比如锤子手机,李宁,回力的落寞。情怀我们消费者都可以接收,但首先产品本身质量要过关,空有情怀也是不行的。
最后我再根据品牌延伸漏斗的分析,
表层是消费场景。
延伸的品类的消费场景与母品牌的消费场景是否一致。
比如,格力是空调的代名词。格力可以延伸到风扇。因为消费场景是一样的,而且使用场景也都是降温,符合。
但是,格力能否延伸到手机,我觉得不行,因为消费场景不一样,也就是产品的品类不同。
那么大白兔进行消费场景的分析。食品我勉强算你可以延伸吧,日化品真的就算了。大白兔涂嘴上,涂在身上,不嫌甜腻吗?
中层是品牌认知。
大白兔做香水还是不行,大白兔在消费者心中就是吃的东西,涂抹在身上会不会招蚂蚁招虫子?
深层是品类烙印。
大白兔在我们心中就是“糖”,在搞些花里胡哨的,消费者也就看看戏罢了。
总之,我认为短期内大白兔是可以提高母品牌影响力的,幸好大白兔跟各个品牌的合作期限订在了一年半,这是个微妙的时间,不长不短。见好就继续,见差了就收。虽然贬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希望咱们这个童年回忆的国货能做好继续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