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为什么是写作
写作,那件从小到大一直都是需要做的事。
小学开始是写作文,到大学毕业是要写论文,工作了又是要写工作总结,写作这件事好像总是或多或少的伴随着我们。
我们这个时代,有了获取知识讯息的多渠道,却很容易迷失自我,在一天的碎片阅读之后,好像有所获,又好像无所得。
为什么看似阅读的时间变多了,而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却变少了呢?
或许是少了思考,输入的新知没有通过指尖划过纸张来个总结就好像没那么完整,获得也没有那般清晰。
李笑来说写作就像计算机一般:输入——处理——输出,练的是思考和表达能力,也输出了价值观和有意义的影响力至最高境界便是能普度众生。
李欣频“我绝对相信你们会有足够的能力,自己面对未来不可知的世界,我所能给的只是些许的能量,哪怕只有一句话,哪怕只影响了一个人,如果这一点点的小火花,能启动一个沉睡的灵魂运转出强大的力量,我就觉得非常值得了。”
那些自我管理都很不错的作者告诉我们说,输出才能更好的输入,有点像费学习法那样最好的学习就是教人。
从被安排的写作,到主动的单纯的想写,这是多么大的心理改变。
然而,每次坐在书桌前提起笔想要开始写作时,写下了开头就没有了然后,接着,这件事就随着日常的材米油盐被搁浅了。
这次的100天是个契机,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让我和那么多人一起完成。
02关于写什么
这是个困扰我的问题,因为有好多话想说,待提起笔来,却发现少了中心思想。适合于当下的碎片化,写作也是片段式的,要写上一大篇确实也没有那么容易。
那么,我到底是要写些什么呢?
如果写作是记录,我想写写自己,也可以是就是对过往的自己记录、梳理。
这不是最好玩的事么——探索自我。
最熟悉的陌生人,又怎么会是别人,一定是自己。
看来路,找去路,我想要回过头去看看自己,想一想过去的那些年,那些事。
所以我要为自己书写,因为这个世界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我”才组成了“我们”。
又或许,我可以书写那些让我感到有所获的书籍、纪录片、电影等,只要有所启迪对成长有益处的应该都可以写出来进行分享。
03我要如何写
我在想是通过时间年线来写呢,还是通过事件来写,暂时确实没有想好,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每一篇都写好,尽量做到自己的最好吧。当一颗颗珍珠打磨好后,应该可以串成不错的项链。
04写作时间
跟上大部队,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才能走的很远,因为有鼓励,也因为有反馈。
只有参与才有机会,松浦弥太郎用过的座右铭“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 而是什么都不做” 正是我现在所想的。
借这100天,系统完成,持续下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感受这心流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