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午,去给三奶奶拜年,只见她缩坐在轮椅上,本就瘦小的身体更显纤弱,满是皱纹的脸像只风干的橘子。自从三爷走后,她的身体也近风烛残年,但她头脑清楚,表达顺畅。谈话间,又泪水涟涟的提到了三爷,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三爷1948年参加革命,成为一名通讯兵,那年他十五岁。1949年1月,解放天津的战役打响,这是东北野战军首次在水网低洼的条件下,实施大规模城市攻坚战,也是我军参战的各兵种协同最多、最好的一次战斗。战斗中,各兵种统一行动,密切配合。坦克兵为步兵开路,炮兵压制敌人的火力,工兵排除地雷,清除障碍,通讯兵保障部队的通讯联络,部队前进到哪里,电话线就架到哪里。就是在架线中,一枚炮弹飞来,三爷应声倒地,醒来时发现自己浑身是血,他爬起来忍着巨痛,继续架线作业。这次战役由于指挥得当,全军将士同仇敌忾,只用了短短二十九个小时,就攻克了这个既有重兵把守,又有坚固设防,拥有两百多万兵力的天津市。所有指战员两天一夜没有合眼,也就是在这次战役中,三爷小小年纪留下了终身的伤痛。
1975年,由于身体原因,三爷离休回到老家。战争的伤痛使他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上有七旬父母,下有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家庭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也就在那个时候,三爷的一位战友四处打听,找到了家两人相见,久久的拥抱,频频拭泪,临走时询问家中有什么困难,能帮些什么。三爷平静的说:“啥困难都是暂时的,我们现在是国家的主人,以后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我现在看病的费用都是国家报销的,我不能再要求国家为我做什么了。我老了,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我会把我的儿子、孙子都送到部队去,让他们去保卫我们那么多同志流血牺牲换来的新中国……”
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1974年家族中长子(我的大伯)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中的一员,驻防北京,后转业到北京城建集团工作,现已退休。1986年,家族中长孙(堂哥)入伍到南京军区空军混成第三旅,驻防上海,2008年12月转业到上海交通执法总部工作。
记得有一次,我问三爷:“您为什么去当兵?”他沉吟了一会说:“我开始是为了自己能活下去,后来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去。”“那您为什么又让儿子、孙子去当兵呢?”“那么多人流血牺牲换来的新中国,没有人去保卫,去建设,那咋行啊!”他顿了顿又说:“孩子,你记住,你不仅是咱家的孩子,你也是国家的孩子啊!”三爷情绪有些激动,我当时似懂非懂。
2013年春季,三爷病情加重,住进了县人民医院。我去看望他,只见他颤巍巍的从枕头下掏出一本书,郑重其事的送给我,吃力的说:“我想你用得着,给一个病友讨来的,送给你,一定要好好工作。”我惶恐的接过书,是一本《如何做好班主人》,还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原来在病房闲聊中,三爷得知有位病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退休的老教师,新出了一本书。就想法设法和别人套近乎,拉家常,自豪的告诉别人他的孙女,也是教师。他想买这本书,送给孙女。那位老教师也热心,不仅让家人送来了书,还亲笔签名。捧着那本书,我感动的热泪盈眶,同时也感到心中沉甸甸的。
2015年三爷去世,全村人都沉浸在悲伤之中,大伯、堂哥回家奔丧,他们伏在老人坟前痛哭流涕。为了祖国,他们年少远离家乡;为了尽忠,他们选择了不孝;为了大家,他们甘愿舍弃小家。
他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祖国的独立、建设、发展、富强添砖加瓦,贡献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他们是我崇拜的偶像,是我学习的楷模,是我前进的力量,我一定会学习他们的精神,在传道授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时刻铭记――我不仅是自家的孩子,还是国家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