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一,对于农村来说,是个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忙着收秋。
然而,今年似乎是一个灾年,往年干旱的地方,今年却有洪涝,老公的老家也是如此,收获庄家难度非常大,这就需要老人帮助。老公弟弟开始说是让老人帮忙做饭,老人肯定也不忍心孩子吃苦,于是就帮着一起收秋,这样的话,我们对老人也于心不忍,都六七十岁的人了,常年在城里帮我们带孩子,很少下地干活了,而且身体本来也都不太硬朗。
至于我们,回我老家了,返京再去公婆家把老人接上。回去的时候,婆婆说,还需要再帮忙一星期,再回京。
然而,在公婆家的时候,我的内心却五味陈杂。
对于年轻人,有很多种谋生方式,不理解,像老公弟弟这样,多年在外面打工,然后又选择回农村,沿袭父母的老本行,以种地为生,是怎么想的。
而公公一再坚持,觉得自己小儿子的选择是对的,别人都不种地,我种地,是明智的。事实证明,没有人愿意承受种地的辛劳,公公不愿意,第一个举手回京;老公不愿意,弟弟弟媳不愿意,只有婆婆,靠着心疼孩子的那颗心,拼着自己干不动,也要去帮小儿子。
而我,则是更加讨厌种地,因为种地,就可以不在乎所有其他的事情,比如照顾家,照顾孩子,也不管父母的身体如何,能否做得了,更觉得好像天底下都欠他们似的。
可是,我和老公却什么都不能说,不能说,父母都这么大岁数了,你怎么还让父母出力,反过来他们也可以说,是啊,那你们还用父母呢,怎么没有让父母回老家享受自由?
我们也不能说,你们要不要做点别的事情,人家一句话就给你打发了,我有自己的想法,不用你们操心了。
比起婆媳关系,原生家庭这样的千古难题,和已经成家的兄弟姐妹沟通,更难!
不是不想对他们好,是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分寸该如何把握,作为哥嫂,我们有什么权力去干涉别人的生活呢?
能说的是,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天然就没有安全感,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会非常贴心,有责任心,去主动承担很多责任。而老二,从生下来那一刻就知道,想要什么就要张口说,父母也莫名其妙的会偏爱小的,而对老大就会严厉一些。
曾经,我是那么向往,父母能像别人家的父母一样宠溺我,在我产后,我强烈要求我的父母来照顾我,被我父亲拒绝了,当时我完全无法理解。现在看来,我却很感激我的父亲,如果不是他的拒绝,我永远都没有机会学会如何和公婆相处。从小到大,父母对我一直很严格,要求我独立自主,积极主动,一毕业,我就想,不能再和父母拿一分钱了。我不想看到,我还要靠父母,花着父母的钱,那样太没有出息了,太没用了!
即使是公婆,我对他们就只有一个期望,就是我们上班的时候他们帮忙带娃,别的我们自己搞定。作为回馈,我们也会好好照顾他们,尽量让他们过得轻松愉悦,在物质上尽量多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健康上,找最好的医院,降低生病的风险。也许,在老公弟弟看来,他的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更多,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他呢,所以,他可以心安理得的要求自己的父母,同样的为自己付出。
而作为两个孩子的父母,也很为难吧,常年没有陪伴小儿子,现在孩子张口求帮忙,怎么可能不帮?
写下这篇文章,一方面是苦于不知道怎么和兄弟姐妹沟通,感觉彼此越来越远,无法理解。一方面作为父母,我应该努力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不是放养,也不是鸡娃,而是让他学会,勤奋是美德,你可以不聪明,可以不善于交际,哪怕你只是个普通人,但是好的习惯,自律,持之以恒,不会让你偏航。好吃懒做,玩游戏,这些都是恶习,在孩子学习的年纪,该让他认识清楚,学会为自己负责。
父母真的没有办法靠一辈子,什么时候,都只能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