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强者心路想法
理性与灵性的争夺

理性与灵性的争夺

作者: 光锥文集 | 来源:发表于2018-07-14 11:38 被阅读39次

引子

1925年7月10日,美国政治家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将进化论告上了法庭——在学校里宣扬无神论,是对上帝的亵渎。

1925年7月10日的猿猴诉讼案现场

也有人认为他哗众取宠是为了在宗教势力还很强盛的美国收获威信。(事实上,到今天仍有部分美国高校不教授进化论,一些宗教家庭出身的大学生也坚信上帝造人说)但是,此时65岁的布莱恩身体十分虚弱,也早已过了早年的政治风光时期,加上当时美国国内攻击进化论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风气抬头,我个人的猜想是,他只是想借助潮流,给自己的政客生涯留下最后的辉煌吧。

诉讼现场

该案件7月10日审完,而且胜诉了,但为“上帝造人”正名的十几天后,布莱恩就见上帝去了。

美国的反进化论风潮

要说哪个国家科技最发达,大多数人估计会认为是美国,也有特定领域(比如核能)的朋友会认为是欧洲,但大体上,美国给人的印象就是发达——科学研究发达、科技创新发达、经济更发达,就是足球一般(史称“美中不足”),开个玩笑。

但其实,即使在美国,神的市场依然很大,布莱恩起诉进化论的事情过去近百年,但今天依然有一些势力在宣扬或间接宣扬神创论。

前面提到的进化论起诉案之后,美国政府曾认定教授进化论违反法律。这一禁令持续到了1968年才被废除。

但神创论者从未放弃打压进化论,即使印证进化论的证据一再被发掘。

为了适应科学发现,他们的论证方向和“传道方法”竟然也展开了进化:

最初是直接传授创世经文,而后开始把神创论伪装成“创世科学”,再后是提出“智能设计”论。

确实,科学的边界,给了这些传教士可乘之机,所谓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远古至今从未变过。并非说科学费力研究的东西,神学早已弄懂,而是当不知道如何用证据与逻辑去解释一些事时,便可以诉诸神灵,牛顿也曾把天体运动中无法证明的运动归功于上帝,直到爱因斯坦时才有一次让理性压缩信仰的地盘。

反进化论者思路的进化,摘自果壳网

子所不语的东西的解释套路未曾变过本质,从万物有灵的萨满到独尊一神的上帝,不过换了个描述罢了。

(这一点,我听过的最传神的“传教口号”,就是什么科学家费力登山,然后发现神学家早就坐在那里之类的)

照这样看来,从小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灌输唯物主义的教育,我们的科学素养该高于美国吧。

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里充满了唯物主义思想,对科学的推崇碾压一切宗教,每门文科课程介绍到宗教,总是以批判的历史眼光看待宗教的落后……

但其实,在信不信神这一点上,我们还真不一定就比西方国家强。

我大一的思修课上,以及之后的日子里,有一本书引发的“信神灵”的现象差点毁了我的三观。

同九义,水何秀?

水,指的是正是一本“奇书”——《水知道答案》。

我第一次听,是在大一的思修课上,说是一个日本人用水做实验:

对着水做一大堆友好的事,说友好的话,放高雅音乐……然后水结出的冰花颜值高,水还具有保健功能;

但如果施加一些负面情绪,放一些躁动的音乐,水的冰花就特别难看,喝了还容易生病;

再接下来,连贴上历史名人和罪人的名字都有上述“保健”或“投毒”功效了……

另外,写这本书的作者还挺有民科素养的,虽然连伴算子都不知道,连氢原子的电荷、质量计算都没做过,但还是把量子力学也扯上了。

但其实水的结晶,仅跟温度、湿度有关

但事情诡异的不在这里,毕竟这本书后来就被查出来作者是个卖饮料的,提前给产品铺垫卖点而已。

真正让我诧异的,是我认识一些同学,居然相!信!!这!!!本!!!!书!!!!!其中还包括一位学物理学的朋友

同样都是九年义务教育,这杯水咋到了他们这里就秀成这样了。。。

对信仰的追求

我问过一些相信这种“信念”、“玄学”、“心灵力量”的朋友,他们有不少学历和知识水平都不低,大部分相信的,也并非上帝、佛祖或当世某一具体的教派,即使心存敬畏,也半信半疑(宗教家庭出身除外);

他们对“灵”“玄”“神”的相信,更多的是出于对不可知的敬畏,是知道得多也想得多后,为未知、茫然寻找寄托,如同对心灵力量的相信,寄托到一杯水上。

人生无界、宇宙无限,现今的科学、理性的分析,并不能解答每个人的每个疑惑,像很多生活问题一旦诉诸于公式化的分析,结果总是差强人意,甚至为人诟病。

世界的多元与复杂

他们对唯物主义、对那些声称知晓一切的“科学”的质疑,也是“科学不能解释一切”、“理性不能解答一切”。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相信那杯水,还是其他的什么心灵信念,向科学以外的力量寻求信仰寄托的人,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的内心。

这种相信,使得美丽心灵、个人意志乃至一些鸡汤说法,可以在前路不明的时候让他们坚持下去。

而这种信仰值不值得推敲、值不值得烧脑地去用逻辑辩证?对他们而言不必关心。

信仰是什么?如同罗马灭亡、希腊传承下来的理性光芒被野蛮几乎掐灭后,不知何处去的人们的抉择——正因为荒谬,所以才信仰。

不思据心,不议就口

——大乘佛教《维摩诘经》

“科学不能解释一切”,这其实也是科学强调的。科学不会声称知晓一切,科学的态度看科学,没有“某个定理可被认定”,只有“某个定理尚未被证伪”。

而那可被研究、分析的科学范围以外的内容,那些只能提出假设的领域,如果非要用现有的知识取强行“证明”,像对已知领域的内容下判断一样,只会是一个“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结果,即使“发笑”的不一定是上帝/佛祖/其它宗教神灵。

佛家认为,最高的真理是不可思、不可议的

真正科学的态度,也认为,对不可证实或证伪领域或命题下判言是不严谨的行为;这并不是科学最终只是求得的结论,是宗教或神学早已达到的领域,这只是两种思想对人类认知边界共同的敬畏。

人类的未来,向宇宙与科学的边界探索

但是,承认科学不足,不等同于强行将未知的世界归结于神。

从培根时代奠定实验科学的基础,到上世纪哲学家波普尔总结出批判理性主义,证实/证伪的方法论,为科学的已知和未知问题的求解,铺就了一条明晰大道,让我们面对未知的茫然时,即使承认未知,也不再用不以思辨为基础的相信和寄托,去替代理性思考,不再需要让科学以外的边界,成为神学地盘。

科学赋予人类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有思辨的能力。

“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在一切比较高级的科学工作的后背,必定有一种关于世界的合理性或者可理解性的信念,这有点像宗教的感情。

同深挚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的,对经验世界中所显示出来的高超的理性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我的上帝概念。找通常的说法,这可以叫做‘泛神论的’概念。”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专业学科学,而非只是高考后填了个理工科专业的那些朋友,那些知道得更多、想得更多、甚至还亲自研究过宇宙边缘、未来边缘、生命深处的那些人,对那不可知的存在,虽然也持敬畏、尊重态度,却很少诉诸宗教、玄学。


理性与神性的争夺由来已久,相信未来也不会轻易平息,毕竟,这是对未知力量的假设与心灵寄托,和人类智慧探索与掌控精神的博弈,可能会伴随人类文明的存在而一直走下去。

也许继续探索下去,某天物理学的大一统理论,竟串起哲学家斯宾诺莎设想的“上帝本身即宇宙整体,每个事物是上帝的一面”呢?

宇宙即上帝,每个事物是上帝的一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光锥文集】,今后会在历史、科幻、科技人文等题材下,创作更多内容,希望各位有才的朋友多多留言多多建议。

扫码关注吧️

相关文章

  • 理性与灵性的争夺

    引子 1925年7月10日,美国政治家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将进化论告上了法庭——在学校里宣扬无神论,是对上帝的亵渎...

  • 理性与灵性

    我们讲究理性,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逻辑起点,这个起点如果狭隘,那么推理的结果也不会有多深远。从理性来讲,一个理...

  • 艺术家的传奇 3-下

    伏尔泰与腓特烈大帝 1.人是怎样的? 人是有灵性和理性的社会动物。 2.人性是怎样的? 人性包含灵性、理性、社...

  • 🌵 灵性理性化  理性灵性化

    我们常常听青年人说:“这个不合理、那个不合理。”你应该问他说:“合哪一个理呢?”“合理就是合理嘛!”连这句话...

  • “创意”与“灵性”二者的终极区别是什么?

    雪漠:二者的区别在于,创意注重理性,灵性注重感性。创意侧重左脑的理性和概念思维,而灵性则侧重右脑的直观智慧。“创意...

  • 注重灵性发展的“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教育”重要特征是注重人的灵性的发展,与近现代主流的注重经验,或注重理性,或注重经验和理性相结合的教育思想相...

  • 理性阅读 灵性积累

    亲爱的朋友们,晚上好!大家知道,议论文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一不小心就陷入“表情僵化”“动作随意”的教学窘境。而九下第...

  • 第一期脉轮舞导师共修第六讲眉心轮 顶轮

    关键词:理性与感性 智慧与真理 意识提升 灵性高度 核心:静心为基础,不走偏 重点:细微能量转化,提升意识维度,脱...

  • 我所理解的灵性、理性

    把一个人类比作一棵树的话,灵性是根,理性是枝干,这二者决定了人生的花叶果实。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灵性、理性。 有那么...

  • 为一种主义的存在而悲愤

    他们与鸟儿在树枝争夺栖息权, 他们与鱼类在江海争夺游泳权, 他们与狮象在草原争夺领地权, 他们与母亲在子宫争夺生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性与灵性的争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ae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