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果农都会有一下误区
1、新栽葡萄树,新根没有长出来就施肥,或者基肥施得过浅,造成死苗。
——————————————————
新栽葡萄树,一般要到卷须长出时,才有新根长出来。在新根长出前施过多的肥料,一方面造成苗木吸水困难,另一方面让新根难以生长,遇到高温天气,地上部分干枯死亡。
注意:新根刚长出时,也不适宜用过高浓度的肥料。
2、发芽后树叶黄化就大量施肥和浇水。
————————————
葡萄树从发芽到开花前,65%的营养来自于上年树体的储存,此时树表现黄化,主要是上年树体营养积累不足所致。
与其相关的因素如下:
(1)上年产量高,采 收晚,营养积累不足;
(2)上年后期霜霉病致叶片早落;
(3)上年后期氮肥多,落叶时枝条不能正常成熟;
(4)上年后期土壤水分过大致沤根或施肥量过大烧根导致的根系大量死亡;
(5)基肥施得过晚或春天开沟施肥,根系大量受损。所有这些原因,基本都和根系少而弱有关,早春气温升高快,地温上升慢,如果选择大量施肥和浇水,就会导致土壤温度更低,根系吸收能力更差,再加上根系本身就少弱,就会出现越是浇水施肥越不长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松土透气,提高地温,同时要叶面补充营养。
3、偏施化肥
——————
很多果农大量施化肥,忽视中微量元素肥、有机肥,造成氮元素过多浪费,磷元素大量沉积,直接表现就是果园土壤严重板结,果树生长发育失衡,病虫害防治失控,产量不高,质量下降,口味不佳。
4、春季施基肥
——————
不少果农习惯春季施基肥,但没有秋季好。春季气温偏高,土壤墒情欠佳,施的基肥没经长时间发酵,树体较难吸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
秋季施基肥,气温适宜,土壤墒情好,有利于肥料分解和根系吸收,能及时给树体补充营养,有利于来年开花坐果。
5、过早追肥
——————
追肥要在果实膨大期施入,施得过早营养易流失掉。钾肥在果实膨大期施,果面光泽好,色泽鲜艳,肉脆味浓,如果在花期施入效果就不明显。
6、过分依赖叶面肥
——————
由于市场上出售的叶面肥大多是植物调节剂,喷施后效果立竿见影。于是,有的果农施了基肥不施追肥,个别果农基肥追肥都不施,过分依赖叶面肥,其实,植物95%以上的营养来自于土壤,叶面的吸收率十分低。
7、不腐熟粪便进果园
——————
新鲜的鸡粪或猪粪简单堆肥就认为是腐熟未腐熟的人畜粪便直接施入果园,不仅起不到预想的施肥效果,而且污染环境,还易诱发果树生虫。
需要新鲜的鸡粪或猪粪需要和湿透的秸秆等有机物料一起堆闷,经过高温发酵,鸡粪或猪粪中的氮、磷等和秸秆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利用和转化,变成无害的更易被葡萄吸收利用的形态,氮磷钾会更平衡。而且在高温发酵过程中,有害的病菌和线虫被大量杀死,对葡萄更安全,让土壤更健康。经过高温发酵腐熟后的鸡粪或猪粪,闻起来没有臭味,分布白色的菌丝,未腐熟的鸡粪或猪粪,看不到菌丝,且闻起来比较臭。
8、滴灌时只滴肥料,不滴清水。
————————————
个别果园滴灌时,每次都加肥料,而且滴完肥料马上停止滴清水。由于每次滴的水量都有限,地表的水分蒸发后,造成土壤里肥料浓度越来越高,最后烧坏根系。水肥一体化应该是滴肥料之前,先滴15分钟清水,滴完肥料之后再滴30分钟清水。
9、有机肥等于有机质
————————————
有机肥和有机质是两个不同概念,很多人把它们等同了。有机肥是指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有机质是指含有生命机能的有机物质。
土壤有机质(腐殖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调节 土壤通透性、缓冲性能、增加有益微生物、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等都是土壤有机质在起作用。施有机肥的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而很多果农更看重有机肥含多少氮磷钾等营养,而忽略了正真最有用的有机质。有机肥中的有机物料需要经过生物转化之后才能成为腐殖质,有个腐殖化系数问题。
10、酸化严重的土壤,继续施生理酸性肥料。
——————————————————
土壤的酸碱度影响葡萄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同时土壤酸碱度与微生物的活性及种群分布密切相关,对葡萄的生长和发育也有很大影响。在酸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被分解,土壤的缓冲能力降低,造成土壤板结,透水透气性变差,对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酸性土壤滋生真菌,根腐病及根结线虫增加。一般老果园,因连续多年施用硫基或氯基肥料,导致土壤酸化。如果土壤已经酸化,就不宜再施用这些生理酸性肥料,应以生理碱性肥料调节。
加微信公众号 yisaigeshengwu 最新的植保信息、农业新闻、涉农政策,农业产品都在这里,公众号回复我们既可以免费领取礼包一份哦!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