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格威尔说过:“所有一切都在变化,唯有变化不变。”《堂吉诃德》中也出现过:“别妄想世界永恒不变。”我们身处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疫情的到来,只不过是加快了变化的速度,增加了变化的范围。而教育方面,在这一次的影响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线下到线上,从实时到随时,从教室到家里,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了变化。疫情之下,网课成了最安全的上学方式,“停课不停学”一度成为热门关注的话题。刚开始网课的出现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网络卡顿溜号、上课设备不足、直播课水平不高,家长不会使用等各种问题相继出现,而慢慢的,便趋于平静,很多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网课这一新的上课方式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它顺着自己的轨道向前奔去。网课的轨道,最终会通往哪里了?
首先思考,网课在疫情过后,会成为常态化吗?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是否,并且能够给出无数个理由:
1、难以克服的低效率。
有人会说,网课中,一个优秀教师理论上可以对无数多个学生进行同时授课,这还不效率?这样思考的前提是大多数学生都有足够的自控和学习意愿。而从现在的现状来看,还是存在大部分学生,没有家长在一旁监督很难认真学习。不管对于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学生,都没有办法做到人人高度自律,学生容易受电子产品的杂多信息影响,电子产品里不只有网课,还有短视频,游戏,小说。即便是成人也很难有效规避电子产品易使人分心的毛病。所以高效率是否是真正的高效率呢?
2、对学生身心影响。
对视力的影响大家都有目共睹。而且,在线教育模式下,同学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嬉戏时间会锐减。取而代之的是上课看平板直播,下课微信聊天,晚上看电视打手机游戏,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3、对家长时间和社会资源的过度使用。
传统教育一个老师便可以督促管理几十名学生,在网课中,只要一个学生无法有效地在充满诱惑的缺少学习氛围的家里自主学习,就需要父母的监督与陪伴。对家长来说,获取同样知识的情况下,还需要付出时间成本。这显然是不划算的。
4、师生交互性减少。
师生关系的维护在日常交互性产生,在交互过程中增进了在线的交互性有限。举个例子:改作业,在线改的作业,学生少有自主查看批改和订正的,这就让师生少了很多必要的互动。授课老师很难直观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
那综上所述,疫情过后,网课就会消失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个答案,如果我回答是的话,那我今天也没有写这篇文章的必要。今天我思考的是,疫情过后网课不会消失,那么它会以什么样的形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存在我们的身边呢?思考这个问题,我首先从网课的优点出发,毕竟,如果它没有什么优点,那还有什么理由考虑它呢?
1、随时随地学,不限空间不限环境。这也是为什么在疫情期间他能给我们提供获取知识的主力途径。
2、不同地区之间可以享受到很多优质的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
3、对于兴趣广泛热爱学习的同学,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学到很多感兴趣的课程,拓展知识面。
……
我这里留个省略号,给大家补充。
于是,我根据优缺点综合考虑,网课疫情过后可能扮演的角色。
1、课后复习新方法。
网课随时随地学,不同于在学校,稍微一走神,就漏掉了知识点。那么以前不懂应该是问父母问老师问同学,现在我们多了一个选择的途径,自己看网课。现在的教学资源库已经在慢慢完善,渐渐会覆盖到义务教育的所有知识点。
2、分享互动多样化。
传统学习方式的载体大多数是纸质。相互分享存在不便利性。而网课时代的到来,很多学习资源从纸质变成了电子。电子书,电子试卷,电子绘本等等,这极大地节约了成本,也极大地提供了便利。网课则可以在线一起学习这部分资源,一起读绘本,那么这可以成为第二课堂的一部分,利用,还可以邀请学生利用录视频或者连麦的方式,读绘本给大家听。让教学方式不再单一,师生互动多样化。
3、跨区域教研。
以前教师跨区域教研还得不到广泛运用,部分是存在平台稀缺,教师技术不成熟等问题,难以推广。这一疫情过后,钉钉,cctalk,腾讯云课堂等平台的出现,给教研提高了很多的方向和机会,很多老师也短时间内掌握了电子信息技术,让跨区域教研成为了另一种更好的选择。跨区域教研的优越性我就不详细说了,可以让五湖四海的优秀教师,群英荟萃。
4、援助偏远地区。
利用网课,让偏远地区的学生,触碰到他们根本想象不到的世界。这点的实现,需要有关部门、社会、学校的帮扶。因为偏远地区,例如农村等地方,他们享受不到优质的教学资源,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条件,优质的资源是有的,怎么送到他们手上呢?他们有电子设备吗?他们有网络支持吗?他们会使用吗?如果这几点都能够实现了,那么网课对于他们扮演的角色就太重要了。通过网课和政策促进优质资源包括老师等能送到偏远地区,那么教育就能够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杜甫说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教育,民族兴之根本,国家梦之基础。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当然,最后的最后,我们的学习方式只有课堂学习和网课学习吗?未来的教育只有这两个方式了吗?这个问题,相信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