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9月,上华路塘村重修应氏家谱,我应连昌之邀得见民囯时修的旧谱《鷺塘应氏宗谱》,抄录了一篇唐汝楫的佚文《子和公传》。应子和即应镛(1168~1229),其祖于靖康二年(1127)宋室南渡时随驾迁来兰溪城南驿前居住,本人则是庆元五年(1199)进士,后官至太常寺主簿、开州知府。能诗善文,人称“三红秀才”。唐汝楫的这篇短文,作于万历十三年(1585)桂月(八年)中旬。全文如下:
【子和公传】
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善弗继。如吾兰讳镛,字子和者,洵承前启后之理学也。先生少年聪敏,读书过目不忘,颖异过人,当时号为神童。自宋庆元五年中曾从龙榜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官至太常寺主簿、知开州。所著有《书约义》及《礼记纂义》诸书。吴师道云:“吾乡前贤如应、邵二氏,深究经学。邵于易礼,应于易书礼,皆有论著成书。余尝见应《书约义》及《礼记集解》,中引应、邵二氏,惟应氏说更详明。”据吴师道所称:“诚有补于经学圣道不浅。”其学问渊源,媲美于仁山、枫山两先生。非惟先儒有赖抑后学,有宗有心斯道者,莫不叹慕不既。宜乎入乡贤祠,而享祀于永远。至其为官之廉,为政之美,又前人莫欤,并后人莫欤者也!谨传。
时万历十三年岁次乙酉桂月中浣之吉
状元及第中议大夫太常寺少卿唐汝楫顿首拜撰
据唐汝楫所作的这篇小传,宋时兰溪理学实发端于应、邵诸人,且可与范浚并列,而应镛亦非仅以其诗扬名,识者可以作进一步深究。
注:唐文中邵指邵囦,字万宗,兰溪太平乡元潭人。淳熙八年(1181)进士,通理学,深得朱熹器重,著有《读易管见》、《大学中庸解》等书,祀乡贤。

2019.8.15施福山于黄龙洞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