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散文
每日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每日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 时光清浅_8983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10:57 被阅读0次
每日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今天,听康老师的讲解,才知道西林寺的所在是哪里,才猛然记起自己是曾有机会与之亲切相遇的,但终究是错过了。其实如果自己早些知道这诗的背景和出处的话,确切地说,如果以前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能认真些,学得多一点知识的话,就不会有这个小小的遗憾了。

        去年的六月份,我曾跟随朋友去过庐山,她的老家就在庐山脚下的海会镇。我们去庐山的路上就曾在东林寺的大佛下驻足远观过,记得朋友的哥哥好象也介绍过与东林寺遥遥想望的西林寺,因自己对这类后修建的东西不大感兴趣,便没有过多停留,但如果我知道此西林寺就是承载苏轼人生感悟的地方,我肯定会去看看那壁题诗的墙。

        苏轼写下此诗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时代,因新旧之法之争而黄州被贬之时,路过庐山游览后有感而发。面对峰峦奇秀的庐山景色,因游览者观看角度的不同,会发现庐山不同景色的美丽和气势,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只有一个,却在千百个人眼中会有千百个姿态。而我们不能看清庐山的全貌的原因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无论时事与生活,要想有大的眼界和格局,必须要跳出小我的主观与片面,但大多数的人,大多的时候却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们在山上呆了一天一夜,却也只是看了庐山的一小角,下山回来的路上还专门又去了瀑布的脚下一趟,想去重温一下李白大仙的情怀和气势:“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黄河落九天。”可惜道行太浅,只得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华丽借口结束了行程。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是回家好好修练去罢。

        如果今生还有机会,我还想重游一遍!

相关文章

  • 03《销售学:原理与方法》认识销售(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的一首诗,这首诗被很多人誉为“富含人...

  •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

  • 好厉害的一首诗

    好厉害的一首诗,包罗万象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今日分享一首诗,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游庐山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着苏轼一首诗,我对庐山充满了好奇。 ...

  • 看不透,就旁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这是苏轼最哲理的一首诗。为什...

  • 作为读书领域伯乐,我的四条读书建议和选文原则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处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用苏轼的这一首诗,来形容读书领域的写作...

  • 3种效应打败人格迷失

    1. 苏东坡效应 苏东坡有一首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写过这样一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在眼花缭乱的自然景物...

  • 把眼光放长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苏轼的一首很著名的诗:《题西林壁》。其中后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ym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