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苏轼的四张面孔》03调侃朋友妻妾的专职段子手

《苏轼的四张面孔》03调侃朋友妻妾的专职段子手

作者: 菡魂唐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9-18 05:52 被阅读0次

苏东坡真的写过诗,讽刺张先〝一树梨花压海棠〞吗?


北宋词人张先在八十岁时,依然像一只运行豹子,他撕裂了妙龄美妾的〝柳萌〞与〝梅绽〞,狂风吹劲后,定会落红成阵,子满绿枝。老当益壮的张先,沾沾自喜地记录了神釆飞扬的分分秒秒:

我今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作为张先的后辈,认为张先是个〝老不羞〞,八十岁了还没有油尽灯枯,不遗余力地以糟踏妙龄少女为人生主旋律。于是回诗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此后,〝一树梨花压海棠〞,便成了〝老羊吃嫩草〞、〝老夫少妻〞的代名词。梨花象征白发苍苍的张先,海棠象征拥有倾世美颜的妙龄美妾。在网上,〝一树梨花压海棠〞,也被解读出〝男上女下〞的做爱姿势,苏轼因此获得北宋文坛〝第一段子手〞的称号。

〝一树梨花压海棠〞,脱胎于元稹诗句〝一朵梨花压象床〞。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之后的《北华月刊》、《寄庐茶座》等都有类似〝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段子,只是主人公和诗句略有出入,但都没明确记载作者是苏试,只是记载某翁/陈某/徐某之类。就像柳永奉旨填词的真实性一样,〝一树梨花压海棠〞与苏轼相关,在民间以讹传讹,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张先历来是话题人物,但苏轼并未写过〝一树梨花压海棠〞,来调侃张先〝老羊吃嫩草〞。但苏轼写给张先的和诗《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的确能证明张先八十五岁高龄尚且买妾。张先的原诗只留下了颔联残句――〝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被叶梦得收录在了《石林诗话》中。与苏轼这首和诗的颔联――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韵脚完全对应。张先八十五岁宝马未老,的确是风流成性,更甚者后人根据他笔下的《一丛花令》,编排出了他与比丘尼之间的爱情故事。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迹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绝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张先《一从花令》

程垓的《孤雁儿》词,恢谐幽默地调侃了张先与一个比丘尼偷尝禁果的场景。这首词中〝何时为我,小梯横阁,试约黄昏后〞,明显化用了张先《一从花令》〝梯绝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双鬓乍绾横波留,记当日,心香透。谁教容易逐鸡飞,输却春风先手。天公元也,管人憔悴,放出花枝瘦。几宵和月来相就,问何事,春山斗。只应深院锁婵娟,枉却娇花时候。何时为我,小梯横阁,试约黄昏后。

——程垓《孤雁儿·有尼从人而复出者,戏用张子野事赋此》

杨湜《古今词话》里也记载:张先的恋人是一名比丘尼,两人时常梯绝画阁,偷偷幽会。这段记载,也明显能看出张先《一丛花令》〝梯绝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的影子。从《诗经·周南·桃夭》开始,桃花就比喻普通人家的女子出嫁,桃花结子喻多子多福。后来,有了刘辰、阮肇桃源遇仙的典故,为后世留下了〝桃花运〞这个词语。

唐代诗人崔护更是为后世留下了〝桃花面〞、〝桃花笑〞、〝人面桃花〞等诸多典故,后人把错失美好爱情的遗憾,也称〝人面桃花〞之憾。桃花与爱情相关,按照程垓与杨湜的记载,〝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这句词就别有一番风味了,张先一定在感慨自己的恋人是一名比丘尼,她要恪守戒律清规,不如普通人家的女子,能够嫁给自己心仪的伴侣。

我个人认为,虽然张先这个85岁尚且娶妾的〝老不羞〞,在情事方面一切皆有可能。可是程垓和杨湜的记载,明显是依据张先〝梯绝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杜撰出来的一段浪漫爱情。其实这两句词也并非张先的首创,脱胎于忧郁王子李商隐《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张先的确风流成性,可是后人为什么一定要安排苏轼调侃张先,甚至杜撰出〝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桥段呢?除了苏轼给张先写过和诗证明他85岁高龄尚且买妾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呢?

苏轼用恢谐幽默的笔调,调侃过朋友的妻和妾。比如王巩被贬岭南,有侍妾宇文柔奴万里相从,王巩和柔奴归来,苏轼却调侃柔奴,岭南的凄风苦雨,为何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任何岁月痕迹?柔奴以〝笑拈天下〞的魄力,对苏轼进行了反揶揄,回答他,只要与王巩相知相守,相依相偎,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他命中的明天,这是她永葆青春的密诀。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

苏轼不只调侃过朋友王巩的侍妾,也曾写诗调侃过朋友陈季常的正妻,如果没有苏轼的诗,记录了陈季常怕老婆怕得屁滚尿流,后世只会记得他是一位超级大帅哥。〝河东狮吼〞一词,也就成了悍妻妒妇的代名词。〝恨杀河东狮子,惊回海底鸥儿〞,出自宋末词人蒋捷笔下,蒋捷这首词写于朋友休了悍妻之后,可见苏轼笔下的〝河东狮吼〞,对后世词人影响深远。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由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苏轼善于用敏锐的目光去捕捉生活日常,他的〝如椽巨笔〞用恢谐幽默的笔调,会在不经意间让你的形象彻底颠覆。此外,苏轼也曾写过〝春宵一刻值千金〞这类令人浮想联翩的诗句,其实苏轼这句诗的本意,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污秽。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苏轼调侃北宋词坛的话题人物张先,应运而生的〝一树梨花压海棠〞一诗,纯属以讹传讹。张先笔下写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这样的词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曾产生一股〝琼瑶热〞。琼瑶小说《心有千千结》的名字,便出自他笔下的词句〝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这可能也是大肆编排张先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张先本身就是个话题人物,所以后人编排出了〝一树梨花压海棠〞这句诗,出自苏轼的笔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的四张面孔》03调侃朋友妻妾的专职段子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dd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