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怎么说,今天没有明确的议题,所以随性一些,写写自己这几天来的所思所想,想到哪里,就写哪里。
反思有什么用?
话说,这都是经过思考总结出来的原则性的东西,既然是原则当然就要,中规中矩,将它写下来,遇到状况拿出来用便可,不时还可以拿出来看看,省得又忘了,去犯一些老错误。
所谓,人生有方向,年年有战略,月月有计划,天天去行动,时时有反思。
反思,说白了,就是改进行动和决策的方式,为了不再犯老错误,然后优化行动方式,优化决策模型,提高行动效率,提高选择的正确率。
什么是自律?
这几天,一直都比较规矩,也可以说是比较自律叭。
自从上次和孙学姐交流后,对自律的认识大大加深,脑子里不断浮现出对自律的定义,现在看来,自律就是自愿并且能够自己给自己选择压力。
我觉得这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自律这个词的含义。
之前一直觉得自律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仿佛就是自己能够保持绝对理性,总是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最大化,使自身目标利益最大化,早睡早起,不偷懒不休息,不吃高糖高热量食品,将饮食搭配合理,每天与各种任务死磕。实际上这种绝对理性是不存在的。说白了,这种自律都是屁,根本不存在,要做到这样,那得要多少意志力。
“知行”是否能“合一”?
人不是绝对理性的,事实上,不如说人的行动不是理性的,也就是人很难做到知行合一。
即使你知道你在遇到一件事或一个困难应该怎么做,但实际上,你并不会这么做。
你知道怎么做是一回事,你会不会做又是一回事。
就像我英语挂科了叭,按道理,我现在就应该立马制定一个复习计划,然后利用寒假好好准备补考。
但是我没有,一直拖到现在。
我也知道,每天都应尽早把今天要做的事尽早做完,但是也没有,我把他们全都拖到了晚上。
为什么说问题即差距?
知行合一是不容易做到的,也就是说人理想中的自己跟自己行动中的自己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们每天努力,似乎是在解决各种问题,比如说我看书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知识储备问题,我打代码是为了解决上学期没学好的问题,我反思是为了解决自己不够好的问题。
而从更深层,更具体,更知性的角度看,我们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缩小差距,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理想中的自己是精通各大门类的知识,并且能够在现实中活学活用的,并且能利用这些知识帮助到别人,点亮别人。
现实是,我有很多东西都不懂,有很多东西学了都没能应用,并且也只能帮助到几个人,而且还只能帮助到少数几个方面,也没有真正将他人点亮。
理想中的自己,是能够轻轻松松设计出一款自己的软件,然后可以给别人使用;
现实是我只会C语言,而且还学得不扎实,目前只能编编简单的计算器。
理想中的自己,能够利用原则一书提供的方法,每天对自己的决策模型和行动方式,作出反思,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让自己做事越来越高效,决策正确率越来越高,自己也越来越强大。
现实是,我懒于反思,也懒于时刻对自己的行动方式做出调整,懒于建立和优化自己的决策模型,也懒于走出舒适区。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我们在做的其实是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问题不能马上解决,差距却可以一点点缩小。
面对现实不妥协不气馁,面对理想不抛弃不否定。
少想自己现在怎么样,多想接来下怎么办。
后话:
今天是点灯的第二十七天。
经过一轮反思,决定以后每天尽早将每天要做的事情完成。
早上起来,吃完早饭,看书,完成阅读分享任务,完成休息下,就打代码,打完还有时间的话就去跑步。
中午吃完午饭,把高数学了,之后想干嘛干嘛叭,听得到樊登也好,看电影也好,睡觉也好。
晚上吃完晚饭散散步,白天没跑成就把步跑了。
对了,还有一件事就是,尽快把英语复习计划立出来。还有就是,明天要把寒假部长布置的一周推文任务给做了。然后还有其他的推文任务。
互相学习,彼此点亮,共同进步。
愿你读后有收获,感谢。
2020-01-17
周五阴天冷
于余干县某镇某村某角落
戴世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