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太阴之为病

太阴之为病

作者: 芳华如初见 | 来源:发表于2018-09-30 09:28 被阅读0次

  如下图该患者为52岁女性,类风湿六年余,全身关节疼痛,晨僵现象严重,右手无名指及小指已变形。得病以来多处寻医未果,后一直西医常规药物加生物制剂规律治疗,然疼痛非常,常常不得已自服止痛药。近几年中药亦服不少,大多为羌活,秦艽,独活,钩藤,丹参等祛风湿活血通络之药,大多服后反胃食不下。现除了疼痛剧烈以外,身体极虚极瘦,极度畏寒,手脚冰凉,又易怕热,汗出则有冷汗淋漓之感。平时食入即欲吐,干呕,胃胀痞满,受寒则下利。当时辨证为脾阳不足,治疗思维为建中阳为首要,后再予祛风湿通络等法。思其病史及观其体质,易大汗出,汗血同源,精血同源,汗为心之液,失汗则伤精血津液,觉其离亡阳不远矣,故予四逆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太阴之为病

今日重读刘力红老师的扶阳学派,医道传承六经次第和辨证眼目,讲肿瘤之殇太阴病。才猛然惊醒,这不就是典型的太阴病?以下为整理刘老师的讲稿重点。太阴病提纲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满、吐、利、痛、吃不下都出现,太阴这篇讲了两个法,哪两个法?就是桂枝法和四逆法。钦安卢氏。为什么桂枝汤能够变化成桂枝法呢?重大的变化就是在中宫上面,所以我们有术(白术、苍术)。所以四逆法也有很重要的术,这个术绝对是重要的,我们对术的运用那就是了不起的。所以钦祖讲,余凡治一切阴虚、阳虚务在中宫上面用力。理法方药是衡量我们的医术在哪一个层面的重要尺码。当你还在考虑用这个药治某个病的时候,那你是在药的层面;当你说这个病我是用桂枝汤呢,还是用葛根汤,那你还在方的层面。当这些你都不谈了,可能你就在法或者在理的层面。执药不如执方,而执方不如守法,守法又不如明理!

相关文章

  • 太阴之为病

    如下图该患者为52岁女性,类风湿六年余,全身关节疼痛,晨僵现象严重,右手无名指及小指已变形。得病以来多处寻医未果...

  • 《伤寒论》六经辨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

  •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乡野拾遗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

  • 三阴总结

    一、提纲 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表) 2、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

  • 六经辨证之太阴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虚寒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 太阴病

    太阴病武士中医新浪博客 太阴病属于里阴证。病机呢?就是虚、寒、饮、湿、痰。 太阴虚寒不外乎外因和内因,——里寒就一...

  • 太阴病

    太阴病,正气不足,邪气在里,这里的里主要包括了食道到肛门的这个消化道的全部,还有不与外界直接连通的脏器小,比如心、...

  • 太阴篇总结

    一、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 二、太阴本证:四逆辈 1、四逆汤...

  • 太阴温病,不可发汗

    太阴温病,不可发汗。这是《温病条辨》中的提出的。 太阴,就是手太阴肺经,也就是肺部,太阴温病,就是我们的肺部感受了...

  • 学伤寒论太阴病部分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初始阶段,意味着邪气从六腑向五脏方面发展。 太阴病的病理 太阴主要表现在脾和胃,脾胃功能虚衰,阳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阴之为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ii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