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中午,我们从临清装满车回来,在八岔路吃黄焖鸡,把车停在了十字路口,没想到却招来了客户,一个骑摩托车的中年汉子,找到了我们,说他家就是拉板儿的,要卖下我们这一车,让我们开车跟他走。
但我并不知道他家住哪里,心想谈好价钱再说吧,没想到他竟是个行家,一语道破天机,看的这一车的重量和我们估计的不谋而合,我和小林相视而笑,心里暗暗的佩服,心想,这小子道行这么深,一定是干了多年。
于是我们痛快的答应了他,他告诉我们,从十字路口往北走二里多地,再往东拐,顺着一条小柏油路走上七八里地,就到了他们村。我心里暗暗的窃喜,同样的价格,走了还没一半儿路,在这里卸了车,就省事儿多了。
小个子告诉我们,他姓冯叫书会,家住八岔路乡潘庄子村,拉小板儿已经十多年了,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每次卸完车都在他那里吃饭,冯大哥夫妻俩,对我们一直都很好,当然,我们也没少给他送了木头,这是后话。
冯大哥骑着摩托车在头里走,我们开着车后面跟,没有多大会儿功夫,就到了他们的村子,只见家家门前,都有成堆的桐木树枝或杨木树枝,家家都传来电锯的响声,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在干拉小板儿的生意。
真是河里没鱼市上看,大树枝那么难买,几乎都看不到了,那是你没走到地方,不信你到这个村子里转一转,那简直是大树枝的海洋,街道两旁,村子前后的空地上,到处都是,看来这里早形成了规模,可惜我们过了这么多趟,竟然不知道。
因为干这一行成本低,一个电机,一盘锯就可以生产,而且人多人少都能干,大多都是夫妻两人操作,只要原料充足,随时随地都能拉,按当时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致富手段。
在村子的西南角,有一个很大的买卖市场,每天都有拉大树枝的车辆来卖,经过讨价还价,然后成交卸到家里,但大多数都有了常供户,并不需要到市场交易,直接就送去了。
而且,每天下午都有大车过来收拉出来的小板儿,只要你拉出来绑成捆儿,无论多少都能收走,不但价格合理,还都是现金收购,每天都能看到利润,也大大的提高了各位老板们生产的积极性。
这里已形成了买卖一条龙,成了当时那一带生产小板儿,最大的基地,比起老家县城的那几户,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真没想到一个意外的停车,竟又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大的商机……(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