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是读书人,他对读书人抱有殷切希望,他的看书感想就是要求异求新,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并从读书中获取营养才会有进步。
他的《观书有感》说明了读书对一个人非常重要性,只有克服浮躁急躁,用心读书思考,才能内心清澈如水,只有源头活水不断,才能映照蓝天云影,充分说明开卷有益的道理。弘扬朱熹读书精神,我觉得读书还要努力读原著,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以讹传讹,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程门立雪”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城门立雪”的主人公真的事立在门外、双脚埋在雪地里等待老师吗?我原来读书看视频等得来的知识就是这样。后来读到《宋史-杨时传》发现,不是这样的,颠覆了我多年来的认知,感觉十分羞愧的同时,也思考自己的读书观念。
原著这样说:“(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也矣。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看看原著如是说“侍立”,就是站在老师的身旁不敢离开,显然是在室内,而非室外,只是当程颐醒来,外边的大雪已一尺厚了。
后来,“程门立雪”比喻尊师重道虚心求学的典故流传开来,但随着小人说或者其他读物,以讹传讹,最后弄得很多人认为是杨时二人在一尺多深的雪地里站着,读了原著才知道显然不是这样的。“侍立”是指恭敬地站在旁边伺候着,显然不可能是在门外,“立雪”是站到雪深过尺,并不是站在雪地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