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老师讲过多遍这部分内容,今晨再读文字,又有了新的感悟。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出现全班性的乱哄哄,或者学生全体性讨论问题的情况需要停止等,有经验的老师往往最多发出一个指令,甚至是一句话不说,往某个位置一站,纪律会很快安静下来。
用重复性"停,安静下来"等指令往往发出多次效果也不好,当然,嗓门超级大,有震慑力的也许一嗓子就震住了(注意,是"震住")。
前者表面看起来是"逆",其实是顺势(道)而为的事半功倍,是行云流水般自然,云淡风轻般省事;
后者则是表面符合"说话——制止"的"顺",其实是逆流而行的事倍功半,截流学生的能量流向。其结果或者被学生所处的洪流带走——管了没用,或者用高出其多少倍的"泥石流"拦截,可终究损耗自身能量。
我想,这是"万花丛中一点绿"的冲击,是"万红丛中一抹绿"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教育等人文意识领域的导引,需要这种"抓眼球式"的"唤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