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介绍
胡开宝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形象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第三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语料库与跨文化研究论坛理事长、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担任Routledge 应用语言学研究前沿(Frontiers in Applied Linguistics)和Springer语料库与跨文化研究(Corpora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主编。
引言
工作英语:通用英语 + 专业英语
- 举例:技术研讨(主要是通用英语的不足)
- 基本词汇和句型
- 专业技术术语+相关句型
- 与其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
问题&困难
- 词汇量不够大
- 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缺乏
- 对有关词汇的联想意义或语义韵缺乏了解
(ambitious/enterprising) - 听力有待提高、听不懂语速快的发言(临界点)
(原因:发音不准/平时很少进行听力练习)- 核心:每天输入、语言的刺激,
- 英语音频的问题:标准化的,语速控制 vs BBC
- 多跟外国人交流:尽量避免与中国人一起
- 反问自己花了多少时间?
- 发音不准导致与对方发音不能匹配,听不懂
- 英语口笔头表达能力差强人意
- 语法错误
- 搭配错误
- 逻辑性问题
- 前后照应问题
- 语言表达不够流畅
- 发音与方言
- 表达不流利和准确(重要的问题)
- 先流利再准确
- 尽量模仿外国人的腔调去表达(强调多交流)
- 跨文化意识问题(语言的文化背景)
- 中式英语
- 高量值情态动词和低量值情态动词的应用
解决办法
- 加强输入
- 英语学习贵在持之以恒
- 每天阅读英语文献、重点阅读相关专业文献 ※※※※※
- 每天收听英语新闻、节目
- 阅读英美文学名著(英语作品)
- 观看原版电影
- 巧记单词(找规律)
- 依据相同词根或词缀(duce/duct)
- 依据语义场(法庭相关)
plaintiff、defendant、lawsuit
-
坚持晨读(建议选散文) ※※※※※
- 5步走:大声朗读(准确) -- 大声朗读(流利) -- 朗读、视译 -- 朗读译文、背诵原文 -- 背诵原文
- 朗读对口语能力的提高极为重要
- 边朗读、边翻译(一周一篇、30篇、录音)
- 与其背单词不如背句子、与其背句子不如背文章
- 勤于写作(写作对人的思维很重要的锻炼)
- 摹写:常用词汇、句法结构、语篇结构
摘抄常用句型和美句
(采用语料库技术:可比语料库,意写技术)
可比语料库:国外相似文档找到、分析常用词汇、句法、结构,开头、中间、结尾,再自己应用。
- 摹写:常用词汇、句法结构、语篇结构
- 多与外籍专家交流
- 工作场景下英语学习最有效方法之一:置身于全英语环境,多于外籍专家交流。
- 出国旅游、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国进修
- 学会与外籍专家辩论(吵架)(单独请老外吃饭)※※※※※
Q&A
- 强烈建议看名著(教授看了40多部)
- 生词多怎么办?能不查单词就不查
- 用英语写日记
- 什么样的资料适合我们
- 朗读:难度相关的、散文、新概念英语第4册(1.2w词汇量)、张汉西的高级英语、当代英文散文学、BBC video 4、听然后repeat、科学美国人
- 怎样保持质量
- 每天朗读并录音
总结
- 首先,学英语没有特别的捷径。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和锻炼,多输入并输出。输入包括多朗读、多听,输出主要是多用英语交流(说)、写作(写)。
- 其次,英语不好的主要问题是通用英语能力不够,简单的说是词汇量不够。词汇量建议通过阅读来提高,多阅读文学类的散文、名著等,并且记单词不要死记硬背,建议通过一些规律来记,比如相近词和相同场景等。
- 然后,每天坚持听国外的国外的节目,比如bbc、科学美国人,朗读散文、文学名著,花一周时间完成1篇文章的听、朗诵、背诵、抄写、翻译,长期积累建立对比语料库,存储更多的国外的句式。
- 最后,多与老外交流、辩论,利用工作环境多与老外独立沟通,比如请他吃饭。











网友评论